七闽山秀江逾碧,俗知礼义亡奸慝。
贼潮何事率淮民,拥众南来稍蚕食。
椎埋却冢荒径里,醉饱呼天烂渔弋。
孽驹蹑迹逞神怪,河海波腾云泼墨。
门开启圣像双阙,台筑三清伴紫极。
一朝春燕飞入宫,九龙帐底生荆棘。
举宗屠肆血腥秽,骸骨无人坎坟域。
群凶睨目暗招邀,起火狐鸣乘月黑。
雪峰禅客漏遗种,物色漳川俄访得。
芦黄苇白秋风多,欲话辛酸语还塞。
易衣传入虎狼口,翻覆死生难可测。
至今尚馀下辇处,巧作妖言相诞惑。
我曾亲到国师岩,父老颇能为记忆。
吐冤戟手骂从效,阴与群奸为羽翼。
孤僧逼将上车去,水石含悲空寂默。
唯有霜钟音韵清,破寒千里传消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约公元791年一约817)唐代河南福昌(今湖南宜章县西南)人,祖籍陇西,字长吉,又字龙宫、梦窗 。他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国师南岩诗    
七闽山秀江逾碧,俗知礼义亡奸慝。    
贼潮何事率淮民,拥众南来稍蚕食。    
椎埋却冢荒径里,醉饱呼天烂渔弋。    
孽驹蹑迹逞神怪,河海波腾云泼墨。    
门开启圣像双阙,台筑三清伴紫极。    
一朝春燕飞入宫,九龙帐底生荆棘。    
举宗屠肆血腥秽,骸骨无人坎坟域。    
群凶睨目暗招邀,起火狐鸣乘月黑。    
雪峰禅客漏遗种,物色漳川俄访得。    
芦黄苇白秋风多,欲话辛酸语还塞。    
易衣传入虎狼口,翻覆死生难可测。    
至今尚馀下辇处,巧作妖言相诞惑。    
我曾亲到国师岩,父老颇能为记忆。    
吐冤戟手骂从效,阴与群奸为羽翼。    
孤僧逼将上车去,水石含悲空寂默。    
唯有霜钟音韵清,破寒千里传消息。    

译文
七闽的山秀丽而美丽,人们知道礼仪和信义就不存在奸恶。
贼潮为什么要率领淮河的人民,他们带着军队向南而来渐渐蚕食土地。
把坟墓都给挖掉在小路上,吃饱喝足以后呼喊着上天。
妖怪般的骏马踩着足迹显神威,黄河之水和大海之水都沸腾起来。
门打开供奉着圣人的两座宫殿,楼阁建筑起供奉着三清神灵的神仙。
有一天春燕飞入宫中,在九龙的帐幔之下生出荆棘。
全族屠杀,腥臭的血污满地,没有人掩埋他们的骸骨,在坟地里。
一群邪恶的人瞪着眼睛暗中招来,趁着夜色点燃烽火乘机捣乱。
雪峰的禅师遗漏了种下恶因,他四处寻找最后找到了它。
秋天的时候芦花和苇草都变黄,秋风萧瑟让人感到悲伤。
换上衣服进入虎狼的巢穴,生死难料命运无常。
到今天那里还剩下一座帝王的行宫,巧妙编造谣言迷惑众人。
我曾经亲自走到国师岩,那里的父老都能记得这件事。
吐出怨气举起手中的戟大声斥责,他暗中与那些奸臣勾结成一体。
和尚逼迫着我上了车,水边的石头含着悲伤独自沉默。
只有那清脆的钟声在寒冷的夜里回荡,传递出千里之外的信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的诗作。首二句写七闽的山川秀美,但人们只知道礼仪、信义等道德规范,却不知道奸恶的存在。这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黑暗。中间四句写贼潮率领淮河人民南下侵掠的情况。贼潮率领淮河人民南下,占据土地,残害无辜,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后五句写国师岩的父老对此事的记忆。国师岩的父老虽然年纪已高,但对当年发生的事情仍记忆犹新,可见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最后五句写诗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诗人曾经亲眼看到过国师岩被烧毁的情景,听到过父老们谈论往事的回忆。这些记忆让诗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最后六句写诗人对当前情况的看法。诗人认为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丑恶的现象,有些人暗中勾结起来,危害社会。最后两句写诗人听到钟声的感受。在这寒冷的夜晚里,清脆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仿佛在向世人传达着某种信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