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诈谁知诬子孟,奏陈直欲动山涛。
下机终不疑曾子,二主其明真察毫。

和寄王五四将仕

书诈谁知诬子孟,奏陈直欲动山涛。下机终不疑曾子,二主其明真察毫。

译文:
书信欺诈谁人知晓,诬陷子孟直如山涛动。下机之后终不怀疑曾子,二主英明洞察一切。

赏析:
《和寄王五四将仕》是南宋诗人赵希逢的作品,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深深忧虑。

首先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书诈谁知诬子孟”,这里的“诈”指的是欺骗,“诬”是指陷害。这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多么的险恶,连书信欺诈都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而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是有人蓄意为之,目的是为了诬陷他人。

第二句“奏陈直欲动山涛”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行为的动机。这里,“山涛”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他的正直和清廉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因此,如果有人试图用这种手段来陷害他,那么这个人的目的无疑是想要动摇这位名士的地位。

第三句“下机终不疑曾子”则是对前两句的回应和总结。这句话中的“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以诚实守信著称。在这句诗中,作者用曾子的形象来表明,即使面对种种诱惑和威胁,他也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最后一句“二主其明真察毫”则是全诗的核心思想。这里的“二主”指的是两位统治者,他们的智慧和判断力是如此之高,以至于能够洞察一切。这既是对这两位统治者的高度赞誉,也是对他们治理国家能力的信任。

《和寄王五四将仕》通过描绘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表达了作者对政治腐败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于正直和清廉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