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烟波外,西风橘柚香。
湖光杳无际,山色忽深藏。
塔古灯犹照,坛馀灶已荒。
何当蜕尘鞅,从此访渔郎。

【注释】

  1. 野色:山野的景色。烟波:指水波如烟霭般朦胧。橘柚(zhú y柚):柑橘和柚子,泛指南方水果。西风:秋风。
  2. 湖光:指湖水映照的光华。杳无际:无边无际。
  3. 山色:指远山的颜色。忽深藏:忽然被云雾遮掩了。
  4. 塔古:指古老的佛塔。灯犹:灯还明亮。
  5. 坛余灶已荒:庙宇的废墟,灶台已经废弃。
  6. 何当:哪能,什么时候能够。蜕尘鞅:摆脱尘世的羁绊,指脱下官服,归隐山林。
  7. 此:这,指前面提到的渔人。
    【译文】
    山野景色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秋风吹过,橘子柚子的香气四溢。
    湖水清澈透明,远远望去无边无际,山峰的颜色时而显现,时而隐藏不见。
    古老的佛塔依然灯火通明,庙宇的废墟早已荒芜。
    我何时能够脱去世俗的枷锁,从此跟随渔夫一同垂钓。
    【赏析】
    《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组诗。此组诗歌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前两首主要描写了山野景色,后两首则是对寺庙和渔人的描绘。通过这两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李益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第一首“野色烟波外,西风橘柚香。”描述了山野中的景象。这里的“野色”指的是山野中的景色,而“烟波”则是指水波如烟般朦胧。接着诗人用“西风橘柚香”来形容秋风中柑橘和柚子的香味,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第二首“湖光杳无际,山色忽深藏。”继续描绘了山野中的景色。这里的“湖光”指的是湖水映照的光华,而“山色”则是指远山的颜色。诗人通过描述湖水无边无际,远山时隐时现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慨之情。
    第三首“塔古灯犹照,坛馀灶已荒。”描述了寺庙的场景。这里的“塔古”指的是古老的佛塔,而“灯犹照”则是指灯光依然明亮。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环境,发现庙宇的残垣断壁已被杂草覆盖,只剩下灶台孤零零地矗立着。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
    最后一首都是对渔人的描写:“何当蜕尘鞅,从此访渔郎。”这是李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想象。他希望自己能够摆脱尘世的羁绊,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去。他希望通过隐居山林的方式,与渔夫一起垂钓、品茗、赏花听鸟,享受宁静的生活。
    《橘二首》是一组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山野中的景象、寺庙和渔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