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但信莫狐疑,天自高兮地本卑。
晓取声闻归至道,从来法则尽如斯。
物情运化真纯理,谩说周遮问不知。
性识贤愚俱一体,善缘恶业影相随。

诗句释义

1 逍遥但信莫狐疑: 这里指的是一种心态,即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和选择时,保持一种轻松自在且不轻易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或怀疑。”逍遥”是自由自在的状态,”莫狐疑”则是指不被怀疑或迷惑所困扰。

  1. 天自高兮地本卑: 这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意指天地之间的高低差异反映了宇宙自然的法则。在这里,“天”象征着高远、尊贵的事物或理想,而“地”则代表低微、平凡之物。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天地自然秩序的理解与接受。
  2. 晓取声闻归至道: “晓取”可以理解为清晨时分的领悟或顿悟,意味着在某个早晨,诗人突然理解了某些深奥的道理或真理。“声闻”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闻思修三学之一,代表着对佛法的理解与实践。“至道”则是指最高的道德准则或道理。这一句强调了通过清晨的顿悟来实现对至理的理解和追求。
  3. 从来法则尽如斯: “从来”表示一直以来或者从古至今,“法则”指的是宇宙间的规律或者规则,“尽如斯”则是说这些法则或规则是如此普遍且必然的存在。这一句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认识。
  4. 物情运化真纯理: “物情”指的是世间万物的情感或变化,“运化”则是指事物的变化过程。“真纯理”则是指最真实、纯粹的道理或规律。这一句话可能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总结,强调了事物变化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5. 谩说周遮问不知: “谩说”是无谓的争论,“周遮”可能是指某种形式的限制或遮蔽,“问不知”则是说即使进行了讨论或辩解也难以使人明了真相。这一句表达了对于无谓争论的看法,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通过辩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6. 性识贤愚俱一体: “性识”指的是人的本性和见识,“贤愚”则是指聪明与愚蠢。“俱一体”则是指无论是贤明还是愚蠢的人,他们的本质和特点都是相同的。这一句强调了人的内在本质是统一的,无论外在表现如何,内在的本性和特征都是相似的。
  7. 善缘恶业影相随: “善缘”指的是善行或美好的缘分,“恶业”则是指恶行或不良的行为。“影相随”则是指两者相互伴随、影响。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观点,即善行和恶业都会在生活中留下痕迹和影响,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译文

逍遥但信莫狐疑,天自高兮地本卑。
清晨觉悟声闻归至道,自古如此法则皆如斯。
世间变化真纯理,无谓争辩问何知。
本性贤愚共一体,善恶业缘影相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和思考。诗中通过对“逍遥”、“天”、“地”、“声闻”、“至道”、“法则”、“物情”、“真纯理”、“谩说”、“性识”、“贤愚”、“善缘”、“恶业”等词汇的运用,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和美感的意象世界。诗人通过对这些词汇的精心挑选和组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独特的韵味。同时,诗人在诗歌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