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往世弊凋残,今我如同赤子看。
大阐无为三教盛,承平方说四夷宽。

【解析】

①“赐陈抟”是《全唐诗》中的一首五言律诗。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人称陈抟老祖,北宋时人。他以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佛家和兵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清静养性”“内丹外丹”,在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赐号“希夷先生”。②“苍生往世弊凋残,今我如同赤子看。”这两句是说:过去百姓们生活在困苦之中,现在像孩子一样看着国家繁荣昌盛。③“大阐无为三教盛,承平方说四夷宽。”这两句是说:在大道上宣扬无为的三教都兴盛起来,在和平时期就对四方蛮夷进行宽容处理。

译文:

苍生过去生活困苦衰败凋残,现在我像孩童一般看待国家。

大道上宣传着无为三教都兴起了,太平盛世就对四方蛮夷进行宽容。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观览天下,感慨万端。首句直陈,点明题旨,“苍生”即老百姓。“往世”指从前,“敝凋”即破败衰落。“弊凋残”形容老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生活艰难,民不聊生。“今我”即作者自己。“赤子”本义是指初生的婴儿,比喻纯真无邪的人。这里用来表示作者的纯洁之心,意指作者希望百姓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颔联写诗人认为,在大道上宣扬无为三教兴盛起来,在太平盛世就要对四方蛮夷进行宽容。这里的“大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无为”指的是道家的顺其自然之道,“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三家学说。“承平”指国家安定。“方说”即正说,指正当道理。“四夷”指的是四方蛮夷地区,泛指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宽”在这里指宽容,宽恕。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以及对民众的深深关怀之情。诗人认为国家应该施行仁政,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同时诗人也呼吁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天意,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