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西风旅雁秋,背身调镞索征裘。
关山落尽黄榆叶,驻马谁家唱石州。

绝句三首其二

一夜西风旅雁秋,背身调镞索征裘。

关山落尽黄榆叶,驻马谁家唱石州。

注释解析

  • 一夜西风旅雁秋:描述的是夜晚的西风吹动着旅居在外的人们,使得秋意更甚。西风象征着萧瑟与离别,而“旅雁”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深切思念。
  • 背身调镞索征裘:这里的“调镞”和“索征”可能指的是准备出发或旅途中的准备工作,而“裘”是冬天用来御寒的衣物。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未来旅程的准备和期待。
  • 关山落尽黄榆叶:描绘了随着季节的变迁,关山之上已无黄榆树,暗示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季的到来。黄榆叶的落下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 驻马谁家唱石州:这里的“石州”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某种特定的音乐或歌曲。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听到某首歌的情景,可能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歌曲,也可能是一首激励前行的歌曲。

译文

西风吹过,旅人在寒冷中准备着行囊,准备迎接未知的旅行,背上弓箭,寻找温暖的衣物。关山之上,金黄色的榆树叶已落尽,我停下马来倾听,是谁家的姑娘在唱那首《石州》的歌声,歌声似乎带着故乡的温度,让人心生温暖。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旅程的坚定态度。首联“一夜西风旅雁秋”,以秋风起时旅雁南飞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凄凉的氛围;颔联“背身调镞索征裘”,则转入诗人自身的感受,描述了准备出发前的种种细节,如调整箭矢、搜寻御寒之衣,展现了其对即将到来的长途跋涉的认真准备;颈联“关山落尽黄榆叶”,则由远及近,描绘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关山之变映射出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脚步;尾联“驻马谁家唱石州”,以一个意外的插曲——听见远处有人唱《石州》的曲子,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旅途中的温情和人间的美好。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情感真挚细腻,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深打动人心。通过这首诗,杜甫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愁绪,也体现了唐代士人面对生活变迁时的感慨与适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