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玄机海样深,散于章句敛于心。
会时要似庖丁刃,妙处应同靖节琴。
韵胜想君言外得,字新令我意边寻。
痴人说梦终难信,何日樽前取次吟。

【题解】

本诗为酬赠友人诗稿之作。作者通过赞美友人诗歌的深奥含蓄,抒发自己对朋友才华的敬仰之情。

【注释】

(1)会要:指领会诗文的精髓。会意:领会其意。

(2)庖丁:春秋时期的名厨,相传他能顺着牛的肌理而用刀,所以能游刃有余。后以喻技艺高超的人。

(3)靖节: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他一生不慕荣利,过着隐居生活,自号“五柳先生”。他的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闲适情调。

(4)韵胜:指诗词音韵优美。

(5)字新:指文字新颖。

(6)痴人说梦:比喻胡说八道,毫无根据。

【译文】

诗篇的意境深邃如海,散见于篇章之间,却凝聚在心中。

领会诗文的精髓如同庖丁解牛般精妙,妙处与陶潜的琴曲相得益彰。

音韵优美令人想及君的话语之外,文字新颖令我寻找到诗意的边缘。

那些痴人说梦的人终究不可信,何时才能在酒桌上随意吟咏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酬赠诗。诗中赞颂了友人诗歌的高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崇敬和钦慕之情。全诗从赞赏、理解、钦佩三个方面来写,感情真挚深沉。

首句“诗里玄机海样深”,诗人首先感叹友人的诗歌内涵丰富,像大海一样深邃广博,这两句是总揽全诗的第一层意思,点出了诗人对友人诗歌的赞叹。“诗里”二字,既表明了诗的题材范围,又暗示了诗人对友人诗歌内容的熟悉程度。“玄机”二字,则点出了诗人对友人诗歌的深刻领悟。“海样深”三字,既形容了诗的内涵之深,也表现了诗人对此的惊叹。

次句“散于章句敛于心”,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友人诗歌的内在特点和艺术魅力。“散于章句”,说明友人诗歌的语言精练,内容富有层次;“敛于心”,则表明诗人对这些诗歌内涵的领悟和理解。“敛于心”三字,既表现了诗人对这些诗歌的欣赏,又表现了他对友人情感和思想的高度认同。

第三四句“会时要似庖丁刃,妙处应同靖节琴”,诗人进一步赞美了友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会时”,即领会、理解的意思;“会要”,即领会精髓的意思;“会要”,即领会精髓的意思。“庖丁”一词,既指古代一位著名的厨师,又暗指诗人自己;“刃”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诗歌艺术特色的领悟程度。“妙处”二字,既指诗歌的音韵之美,又指诗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靖节”一词,既指诗人自己,又指诗人的朋友陶渊明;“琴”一词,则象征了诗人自己内心的和谐与宁静。这两联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诗歌艺术特色的赞美和领悟,又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这些特点的认同和喜爱。

第五六句“韵胜想君言外得,字新令我意边寻”,诗人进一步赞扬了友人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韵胜”二字,既指诗歌的音韵美妙,又指诗人自己对友人语言表达的独特见解;“言外得”三字,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表达方式的认可,又表现了诗人对其表达效果的赞誉。“字新”二字,既指诗人自己对友人文字风格的赞赏,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文字表达技巧的喜爱;“令意边寻”三字,既指诗人对自己对友人文字表达效果的领悟,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表达技巧的认同和喜爱。

第七八句“痴人说梦终难信,何日樽前取次吟”,诗人对友人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进行了评价和总结。“痴人”一词,既指诗人自己,又指诗人的朋友陶渊明;“说梦”二字,既指诗人自己对友人诗歌的理解,又指诗人对自己理解能力的调侃;“信”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理解能力的信心,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诗歌的认同和喜爱。“何日樽前取次吟”三字,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诗歌的期待,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未来与友人共饮时的憧憬。

此诗通过对友人诗歌的评价和赞美,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诗歌的深厚情谊和高度赞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审美追求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