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时危运作高城炮,犹解捐躯立战功。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释和赏析,分为四部分: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注释:盘石曾经听说过接受国家的封赏,享受着恩宠却不与幸臣相同。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忠诚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诗人认为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应该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而不是被幸臣所利用。这里的“盘石”象征着国家的基石和根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个基石的一部分,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承恩不与幸臣同
注释:承受恩宠却不与幸臣相同。
赏析: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忠诚和正直。诗人认为自己不应该因为个人的恩宠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而是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利益着想。这里的“承恩”指的是得到国家的恩惠和宠信,而“幸臣”则指的是那些因为得到皇帝的青睐而获得权力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权力和利益的淡泊和超脱,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
时危运作高城炮,犹解捐躯立战功
注释:在国家危难时刻,依然能够行动起来,即使牺牲生命也要为国家立下战功。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英勇和决心。诗人认为,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也应该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付出自己的一切。这里的“时危”指的是国家面临的危机和困境,而“运作高城炮”则是指军队的行动和战斗。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于保卫祖国、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英勇行为,展现了他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刻,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付出努力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