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奴真伟人,落拓龙潜地。
据筵呼五木,已有吞世气。
世期值阳九,天纲日沦替。
偏邦或跨州,卑号犹称帝。
匪乘艰棘运,英姿畴能济。
南戡奠番禺,西狩澄泾渭。
功虽与世隆,道亦因人废。
缅怀揖让风,黄屋身如寄。
颓波日奔迫,夜壑迁神器。
巢由独贤哉,高纵邈难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全诗共八句,每一句的翻译如下:

  1. 寄奴真伟人,落拓龙潜地。
  • “寄奴”指的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以其英明和智慧著称。“真伟人”表示对萧衍的高度赞扬。“落拓龙潜地”形容萧衍虽然隐居山林,却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志向。
  1. 据筵呼五木,已有吞世气。
  • “据筵”是指坐席,这里指代萧衍在朝廷中的地位。“呼五木”是古代的一种仪式,代表着权威和地位。“吞世气”表示萧衍有能力掌控天下,具有统治天下的气概。
  1. 世期值阳九,天纲日沦替。
  • “阳九”是指厄运降临的时候,也指乱世或者灾难。“天纲”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秩序。“沦替”意味着法律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1. 偏邦或跨州,卑号犹称帝。
  • “偏邦”指的是偏远地区的国家或地区。“跨州”是指跨越多个州的领地。“称帝”表示这些地方的统治者仍然自称为皇帝。
  1. 匪乘艰棘运,英姿畴能济。
  • “匪”表示不是,“艰棘”是指困难和危险的道路。“乘”在这里有利用的意思。“英姿”指的是英勇的姿态。“畴能”是指能力或者才干。“济”是帮助、拯救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尽管面临困难和危险的道路,但萧衍仍然能够凭借他的英勇姿态和才干来帮助和拯救国家。
  1. 南戡奠番禺,西狩澄泾渭。
  • “南戡”是指向南征服,“番禺”是古代岭南地区的一个城市,这里用来象征南方。“西狩”是指向西狩猎,“泾渭”是两条河流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治理国家的决心和决心。这句话表示萧衍向南征服并稳定了南方地区,向西狩猎则是为了澄清国家的政治局势。
  1. 功虽与世隆,道亦因人废。
  • “功”是指功绩,“与世隆”表示与当时的繁荣时期相匹敌。“道”是指道德或者政治原则。“因人废”意思是因为个人的原因而被废弃或者被否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萧衍的功绩与当时的时代相当,但他的道德和原则也被一些人所否定。
  1. 缅怀揖让风,黄屋身如寄。
  • “缅怀”是指回忆过去的事情。“揖让风”指的是谦虚退让的风气。“黄屋”是指皇室的标志,这里用来象征皇帝的身份。“身如寄”意思是皇帝的身份就像寄居一样不稳固。这句话的意思是,萧衍在回忆起过去谦虚退让的风气时,感叹自己的身份如同寄居一样不稳定。
  1. 颓波日奔迫,夜壑迁神器。
  • “颓波”是指倒塌的波浪,这里用来比喻国家的动荡不安。“夜壑”是指夜晚的山谷,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危险和不稳定。“迁神器”是指转移政权或者权力的象征,这里用来比喻国家的动乱和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动荡不安和危险局势每天都在加剧,仿佛夜间的山谷在移动着国家的重要事务。
  1. 巢由独贤哉,高纵邈难继。
  • “巢父”和“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他们选择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独贤哉”是指他们独自拥有贤者的名声。“高纵”是指高尚的行为或者品质。“邈难继”意思是很难再有人能够达到他们的境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巢父和许由这样的隐士才能够真正拥有贤者的名声,而其他人很难再像他们那样高尚地行动和品质卓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