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烽隔水明,虏意犹叵测。
君王自临戎,万骑随清跸。
士气薄层霄,欃枪夜无色。

【注释】

防江行:即《防江曲》,唐玄宗时作。这首诗是诗人在开元二十五年(737)秋,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御史大夫兼北庭都护时的所作。

寒烽(fēnɡ):指边防上的烽火台发出的烟火。烽,古代边防瞭望和报警用的土堡。隔水明:隔着江水看得见烽火台上的火光。

虏:指吐蕃,这里泛指入侵的敌人。

君王自临戎:君王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戎,古代指军队,此处指边关。

万骑随清跸(jǐ):成千上万的骑兵跟随着皇帝的行列。清跸(jǐ),天子出行时所乘的车驾前导的仪仗队。

士气薄层霄:士气高昂,直冲云天。

欃枪(tái qiāng):彗星的一种,呈枪状。夜无色:夜幕中没有星辰,形容天气非常阴暗。

【赏析】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作者在安西四镇节度使任上所作的《防江曲》诗。当时,吐蕃不断侵犯唐朝边境,作者奉命赴西域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一带)督战,写下了这首咏叹边事的诗。

首句写“寒烽”,点明时令为深秋季节。“寒烽”之火,隔江而燃,映照出江面一片朦胧的烟雾,给人们带来一种阴冷的气氛。这一句不仅写出了边关的严寒景象,还暗示出战争的频繁和紧张气氛。

次句写吐蕃统治者仍然不肯罢休,他们的侵略野心并没有因为受到挫折而有所收敛,依然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叵测”,就是不可测度的意思,用来形容吐蕃统治者的狡猾和残忍,也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蔑视和痛恨。

三、四两句写唐玄宗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君王自临戎”,突出了皇帝的权威和威严。“万骑随清跸”(“清跸”是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则写出了浩浩荡荡的队伍。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唐玄宗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又反映了战争场面的壮观和气势的雄伟。

五、六两句写战斗的激烈和英勇。“士气薄层霄”,形容战士们的士气高昂,如同冲破云霄一般。“欃枪夜无色”,则是说夜空中没有星斗,因为战士的情绪激昂,使得天空也失去了光彩。这两句话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又表现出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边关战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体现了盛唐时期国家强盛、民族自豪感增强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