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日夜浅,清滩自迢迢。
渔舠愕已无,忽点净练遥。
老身寄其上,兀若栖危苕。
松风知我狂,随舷助倾摇。
探幽神益新,得快意自消。
长林翠洞口,微云粉山腰。
那知碧虚远,一苇卧可超。
不须换吾骸,吾慵登岧峣。
病中追馀观,所得绝富饶。
【注释】
建:州名,今属福建省。武夷:武夷山在福建。清滩:溪水清浅的河滩。舠(yú):渔船。老身:年迈的老人。兀:孤独貌。松风:指武夷山的松树发出的清风。探幽神益新:深入山里探索幽深的地方精神更加新鲜。长林、翠口、微云:都是山的景致。碧虚:指山中的云雾。一苇:一根苇子。超:超越。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中游赏的情景,诗中所写景物,既有山的雄奇壮阔,又有水的澄澈明净,更有山人渔舟的悠然自适。全诗笔触细腻,情韵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病中追赋游武夷”,交代了题旨和时令。从“追赋”二字可知,诗人此时已非初来乍到,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游览,因而心情较为舒畅。“建水日夜浅”,点出时间;“清滩自迢迢”,则写出空间,表现了武夷山一带水流平缓,两岸青山相对的特点。
颔联“渔舠愕无,忽点净练遥”,以渔者见闻,状其对武夷山的向往。“渔舠”,小船,即小舟。“愕”,惊愕。“净练遥”,清澈如练的江水洗刷着远方。
颈联以下四句,由远及近,描绘了诗人在武夷山中的所见所感。“老身寄其上”,“寄”字用得巧妙,既表明诗人年纪已高,又表明他虽已衰老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兀若栖危苕”,写诗人像一只栖息在悬崖峭壁边的大雁一般,显得孤独而傲岸。“松风知我狂”,是说武夷山的松涛声仿佛知道我内心的狂放。尾联“探幽神益新,得快意自消”,“探幽神益新”与首句“追赋游武夷”相呼应,表明诗人是在追寻那幽静深远的境界。“长林翠口”,“微云粉山腰”,是说武夷山的长满苍翠树木的森林口和被薄雾笼罩着的山峰腰部,都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后两句,“那知碧虚远,一苇卧可超”,是说那碧绿的山巅似乎离得很远很远,而横卧于江上的小船却能够超越它。这两句诗既表明了武夷山的神奇,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意境开阔,气象万千,充分体现了王士祯诗歌的特色,堪称王士祯诗作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