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筑高城受虏降,盟言端的有如江。
翠华回跸清驰道,绣指观风绝犬庞。
凯奏花卿初卷甲,诗成草圣屡题窗。
还朝有策裨聪听,纳谏那忧以杖撞。

已筑高城受虏降

盟言端的有如江

翠华回跸清驰道

绣指观风绝犬庞

凯奏花卿初卷甲

诗成草圣屡题窗

还朝有策裨聪听

纳谏那忧以杖撞

赏析:

此诗为宋代诗人刘子翚的《次韵刘宪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自然景物,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已筑高城受虏降,盟言端的有如江。”这两句描述了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高城的建立,象征着一种防御和抗争的决心;而接受敌人的投降,则反映了当时的无奈和妥协。这种情感的转变,就像一条大河,波澜壮阔又深沉广阔,既表达了历史的残酷性,也展示了诗人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

“翠华回跸清驰道,绣指观风绝犬庞。”这里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壮观景象。皇帝的车驾在道路上行进,尘土飞扬,气势如虹,仿佛能听到马蹄声震天响。而皇帝的手指尖,似乎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与风交流,与动物对话。这不仅体现了皇帝的威严和尊贵,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凯奏花卿初卷甲,诗成草圣屡题窗。”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位英勇的将领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挥舞着战刀,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而他的名字,则被刻在了墙上,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诗人用草书的形式记录下这次胜利,将这份喜悦和自豪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还朝有策裨聪听,纳谏那忧以杖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深知,只有通过智慧和建议,才能使国家走向光明的未来。然而,现实却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让人忧虑不已。因此,他用手中的笔来抒发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国家的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貌。诗人的情感体验、思考和艺术才华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