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日杲杲天东隅,盘餐逆旅进山肤。
岑崟远岫不知数,磊落近松如有须。
旅人琐琐信物役,逝者滔滔皆利徒。
目送长云藉平隰,赤骥正愁青玉刍。

【注释】

畏日:畏惧太阳。杲杲:明亮的样子。盘餐:食物。逆旅:客舍,旅馆。进:取用。岑崟(cīng yín):山峦重叠,形容山峰高耸。数:计算。磊落:多而杂乱的样子。近松:指松树。有须:指松树枝干挺拔如人胡须般向上生长。琐琐:众多的样子。信物役:信以为真。信:相信。逝者:死去的人。滔滔:流水声。利徒:追逐名利之徒。藉:同“藉”,依靠。平隰(xí):平坦的低地。赤骥(jì):骏马名。青玉刍(chú):喂牲口的草料。

【赏析】

此为一首写景怀古之作。诗人在登高远望之际,感慨人生短暂,时光易逝,从而生出对往昔岁月、往事人事的种种追忆。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畏日杲杲天东隅”,诗人站在高处眺望东方,只见一轮红日挂在地平线上,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天空。这里的“畏”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太阳的喜爱之情,也暗示了他对于光明、希望的珍视。“杲杲”一词,则形容了太阳的明亮程度,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诗人转向描写自己的所见所感。他登上高山,放眼望去,只见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如同屏风一般展开在眼前。这些山峰高耸入云,宛如一位位英勇无畏的战士,守护着这片土地。诗人不禁感叹道:“盘餐逆旅进山肤。”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开始感到疲惫和孤独。他抬头望着远方,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同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迷茫和困惑,因为他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美好。于是,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将自然美景与人生困境进行对比,诗人展现了自己在攀登人生高峰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人的思想更加深刻和成熟。

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继续描绘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注意到了远处的山峦和树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它们就像是一个整体一样紧密相连。这种观察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洞察力,也揭示了他内心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和向往。

在第三句中,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于生命无常的思考。他观察到了许多死去的动物尸体,并感受到了它们生命的消逝和消亡。这种观察方式使得诗人更加深入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珍惜眼前的时光和机会。这种思考不仅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也使得诗人的思想更加成熟和坚定。

在第四句中,诗人再次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将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比作是追逐长河中漂浮的浮萍般的轻飘之物,而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人则像那棵参天大树,虽然历经风吹雨打,却依然屹立不倒。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和执着的反感,也表达了他对于真正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在第五句中,诗人又回到了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他看到那些茂盛的森林里,松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仿佛是一根根直立的胡须般向天空伸展。这种描述既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特征,也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第六句中,诗人又将视角转向了身边的景物。他发现那些低洼的地方,虽然看似平凡无奇,但却隐藏着无尽的奥秘和生机。这既体现了诗人善于观察细节的特质,也揭示了他对于生活多样性的欣赏和尊重。

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天空。他看到那匹奔腾的赤骥正奋力向前奔跑,而前方的目标则是那片被云雾笼罩的青玉草场。这种描绘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待,也暗示了他对于现实困境的担忧和不安。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旨更加鲜明且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