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缩神皋万木悲,此中祖軷是长辞。
半生桂向秋蟾老,一日舟先夜壑移。
终恐短长私造物,了无毫发愧铭诗。
青鸳仅就千云构,谁是当年识履綦。

何隐居挽词二首

瑟缩神皋万木悲,此中祖軷是长辞。半生桂向秋蟾老,一日舟先夜壑移。终恐短长私造物,了无毫发愧铭诗。青鸳仅就千云构,谁是当年识履綦。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瑟缩神皋万木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深感慨。这里的“瑟缩”形容树木在风中的摇摆,形象生动,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与顽强。同时,“万木悲”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哀叹,因为树木的凋零,象征着自然界的衰败与死亡。

第二句“此中祖軷是长辞”,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这里的“祖軷”指的是山间的小径,诗人用“长辞”来形容它,暗示着这条小路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深深的足迹。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变迁的无奈和感叹。

第三句“半生桂向秋蟾老”,描述了诗人对桂花的感慨。桂花在秋天盛开,但最终凋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用“老”字来形容桂花,更加突出了这种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生命流逝的惋惜。

第四句“一日舟先夜壑移”,则转向了更广阔的视角。这里的“舟”和“壑”分别代表水和山,而“先”则表示它们的关系更为密切。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仿佛船只在夜晚的山谷中行驶,给人一种时光飞逝的感觉。

最后一句“终恐短长私造物,了无毫发愧铭诗”,则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反思。这里的“短长”可以理解为事物的长短和变化,而“私造物”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尊重。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羞愧,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值得铭记的经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通过这些自然景色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