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来通川居,朱门荫重屼。
近闻值霖雨,匝舍野水淙。
平地忽浩瀚,顿足疑涉江。
猛风利如刀,触纸无完窗。
朝釜鱼头生,飘注旋抆缸。
仰收堕案书,俯拾短焰釭。
痴儿临缺湫,往往骇影双。
我亦有此患,漏榻绕屋扛。
块如失群鹄,感愤愁眉庞。
孤膺纷填噎,更甚两肘撞。
辱君大句投,华旗揭修杠。
直欲却以心,不容苟且降。
森披汉殿戟,缥缈梵天幢。
苍惶短兵接,岂暇辄淬鏦。
区区苦吏役,展骥曾非庬。
强亦歌巴歈,跛鳖惭骊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分析:

第一联: 君来通川居,朱门荫重屼。(你来到通川居住,朱门重重遮蔽)

  • “君”:对对方的尊称。
  • “通川”: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李贺的住所或他的家乡。
  • “居”:居住,生活。
  • “朱门”:红色的大门,古代富贵人家的标志。
  • “荫重屼”:茂盛、遮蔽。

第二联: 近闻值霖雨,匝舍野水淙。(近来听说正在下雨,院子里的水声潺潺)

  • “值霖雨”:恰逢大雨。
  • “匝舍”:环绕着房屋。
  • “野水淙”:野外的水流声。

第三联: 平地忽浩瀚,顿足疑涉江。(平地上突然变得广阔,顿足时好像要涉过一条江)

  • “平地”:地面,这里指院子。
  • “忽浩瀚”:突然变得开阔。
  • “顿足疑涉江”:停下脚步怀疑是要渡江。

第四联: 猛风利如刀,触纸无完窗。(猛烈的风像刀子一样锋利,刮到纸上没有不破的地方)

  • “猛风”:强烈的风。
  • “利如刀”:锋利如刀。
  • “触纸”:风吹到纸上。
  • “无完窗”:没有任何完好的窗户。

第五联: 朝釜鱼头生,飘注旋抆缸。(早晨锅里的鱼头冒出来了,水花溅得满缸都是)

  • “朝釜”:早上做早饭,这里泛指早晨。
  • “鱼头生”:鱼头冒出来。
  • “飘注”:水花四溅。
  • “旋抆缸”:立刻舀起水往缸里舀。

第六联: 仰收堕案书,俯拾短焰釭。(仰头捡落下的书页,低头捡起短蜡烛的光)

  • “仰收”:仰头捡东西。
  • “堕案书”:掉落在地上的书页。
  • “俯拾”:低头捡东西。
  • “短焰釭”:蜡烛发出的微弱光亮。

第七联: 痴儿临缺湫,往往骇影双。(愚笨的孩子们面对着深涧,常常吓得两腿发软)

  • “痴儿”:愚蠢的孩子。
  • “临缺湫”:面对深不见底的深渊。
  • “往往骇影双”:常常吓得两腿发软。

第八联: 我亦有此患,漏榻绕屋扛。(我也有这样的烦恼,床铺被雨水淋湿,到处都堆满了被褥)

  • “患”:烦恼,困境。
  • “漏榻”:漏雨的床。
  • “绕屋扛”:被雨水淋湿了四处散落。

第九联: 块如失群鹄,感愤愁眉庞。(我像一只迷失方向的雁,心中满是愤怒,眉头紧锁)

  • “块”:形容心情沉重。
  • “失群鹄”:失去同伴的天鹅,喻指自己孤立无援。
  • “感愤愁眉庞”:因愤怒而皱眉。

第十联: 孤膺纷填噎,更甚两肘撞。(孤独的心情像堵塞了一样的难受,更糟糕的是两肩像被石头砸中一样)

  • “孤膺”:孤独的胸襟。
  • “纷填噎”:形容内心的痛苦难以言表。
  • “两肘撞”:肩膀像被石头砸中一样。

第十一联: 辱君大句投,华旗揭修杠。(承蒙你的大恩大德,赐予我如此崇高的荣耀,举起高高的旗帜)(此处有误,原诗应为“华裾”而不是“华旗”)

  • “华裾”:华丽的衣服。
  • “揭修杠”:举着修长的旗帜。

第十二联: 直欲却以心,不容苟且降。(我真不愿意屈服,不愿轻易接受你的要求)(原诗应为“直欲却以心”而不是“直欲却以心”)。

  • “却以心”:拒绝。
  • “苟且降”:随意接受。

第十三联: 森披汉殿戟,缥缈梵天幢。(如同披着汉代的战甲,在飘渺的佛家世界里飞翔)(原诗应为“森披汉殿戟”而不是“森披汉殿戟”。)

  • “汉殿戟”:汉代宫殿上的戟。
  • “缥缈”:形容轻快、飘逸的样子。
  • “梵天幢”:佛教里的法器,象征佛教的威严。

第十四联: 苍惶短兵接,岂暇辄淬鏦。(惊恐中挥舞着短兵器抵抗,哪里还有时间去磨砺武器?(原诗应为“苍惶短兵接”而不是“苍惶短兵接”。)

  • “短兵”:短兵器。
  • “淬鏦”:磨砺武器。

第十五联: 区区苦吏役,展骥曾非庬。(我只是一位小官,曾经梦想成为千里马,但现实让我感到沮丧)(原诗应为“区区苦吏役”而不是“区区苦吏役”。)

  • “区区”:微小,微不足道。
  • “展骥”:比喻有才能的人。
  • “曾非庬”:不是地方,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方。

结语(赏析):
李贺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于世。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受。特别是最后一句“区区苦吏役”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怀有远大的志向,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歌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李贺作品中的一个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