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山骨自天成,上与穹苍斗极平。
安得衲衣烧柏子,不闻山下是非声。
绝顶苍松自巍峨,斗天一柱立无差。
衲衣烧柏求清寂,山下红尘不染纱。
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描述一座山峰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巍然山骨自天成”指的是山峰高大而坚实,如同天生般巍峨;“上与穹苍斗极平”则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直插天空,与苍天争高。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峰雄伟、高耸入云的惊叹。接下来,“安得衲衣烧柏子”中的“衲衣”可能是指和尚或僧人的衣服,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清净的心灵;而“烧柏子”则是一种修行仪式,通过燃烧柏子来净化心灵,达到清净的境界。最后一句“不闻山下是非声”,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远离纷争的理想境地,意味着在山顶上可以远离人间的是非和纷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以及对心灵净土的向往。它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境界。
赏析:
郑刚中的《宿鹤岩二绝》以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自然山水画卷。首句“巍然山骨自天成”不仅形象地刻画了山峰峻拔的外形,更赋予了它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互映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第二句“上与穹苍斗极平”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将山峰与苍穹进行了比较,展现了山峰的崇高和伟大。同时,“斗极”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对天地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认为人应当与天地相协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第三句“安得衲衣烧柏子,不闻山下是非声”则进一步展开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在这里,“衲衣”象征着简朴、无欲的生活方式,而“烧柏子”则是古代的一种修行仪式,用以净化心灵。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最后一句“不闻山下是非声”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这句话不仅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整个诗歌情感的升华。它意味着在山顶上,人们能够远离人间的纷争和嘈杂,找到心灵的净土。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宿鹤岩二绝》不仅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然山水的壮美,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个人修养等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