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一望万家低,已觉尘寰不整齐。
此祗人间最高处,况游物外照群迷。
【释义】
岩头一望万家低,已经觉察尘世中没有整齐。
此地只是人间最高处,何况游到物外能照着迷途的众生。
【赏析】
宿鹤岩位于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畔,是武夷山最著名、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此诗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所作。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和史学家。他的学问渊博,在古代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一生著述甚丰,其著作主要收入《朱子全书》。
朱熹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并主张“格物致知”。他认为万物都是可以认识的,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它,就能得到正确的知识。朱熹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要借助外在的事物来帮助认识事物。他提出的“格物致知”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首诗描写了朱熹站在宿鹤岩上远观四周的景象,发现这里虽然是一个很高的建筑,但周围的景色还是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朱熹认为,这个世界虽然复杂多变,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可以找到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他还强调,我们应该关注身边的环境,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朱熹在这首诗中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他写道:“此祗人间最高处,况游物外照群迷。”这里的“最高处”指的是人类的精神境界或理想追求,而“物外”则是指远离世俗纷扰的境界。朱熹认为,人类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实现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