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枕梦回常半夜,倚楼魂断是斜阳。
如何行李犹淹泊,未报蒲帆过武昌。

《一绝寄家》是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情怀念。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分析:

  1. 诗句解释
  • 惊枕梦回常半夜:诗人被梦境惊醒时常常是在半夜,这反映了他夜深人静时的思绪与担忧。
  • 倚楼魂断是斜阳:诗人站在高楼之上,面对着夕阳,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 如何行李犹淹泊:诗人的行李依然停留在原地,表达了他对旅途停滞不前的痛苦感受。
  • 未报蒲帆过武昌:诗人期待着友人的归来,但尚未听到关于朋友的消息。
  1. 译文解读
  • 惊枕梦回常半夜:每当深夜醒来,我都因梦境而痛苦不已。
  • 倚楼魂断是斜阳:我在高楼之巅,眺望着夕阳西下,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 如何行李犹淹泊:我的行李一直停留在这里,无法移动,象征着我对归途的迷茫与等待。
  • 未报蒲帆过武昌:我期待着我的好友能够带着好消息回来,但至今未得到任何消息。
  1. 关键词注释
  • 惊枕梦回常半夜:“惊枕梦回”形容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刻突然醒来,难以入眠,而“常半夜”则表明这种惊醒的频率较高,可能是由于内心的焦虑或思念所致。
  • 倚楼魂断是斜阳:“倚楼魂断”形容诗人孤独地站在高楼之上,面对即将消逝的夕阳,心情悲凉,如同灵魂都要断裂一般。“是斜阳”则暗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诗人对此的感慨。
  • 如何行李犹淹泊:“如何”表示反问,表现出诗人对于现状的无奈和困惑。“行李”代指诗人的行囊或行旅之物,“淹泊”意味着停滞不前或无法前行。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困境,他的行李迟迟未能出发,象征着他在现实中的迷茫和无助。
  • 未报蒲帆过武昌:“蒲帆”指的是用芦苇编织成的大船,通常用于长途旅行,而“武昌”则是南宋都城,诗人可能曾在此有所作为或有所期待。这句话透露出的是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前形势的忧虑。
  1. 赏析要点
  • 情感深沉: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字里行间都透露出诗人对家乡和朋友的深深眷恋。
  • 意象生动: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作为背景和象征,比如“惊枕梦回常半夜”利用夜晚的寂静来衬托诗人内心的焦虑;“倚楼魂断是斜阳”则通过斜阳的余晖映衬出诗人孤独的身影。
  • 语言精炼: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有力,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充分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感情。

《一绝寄家》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宋代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