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不见理,真假析为二。
看假作真山,细大岂殊致。
邻翁怜索居,奉我石一块。
嵌空坐短小,枯涩少坚腻。
承以下岩紫,其体润而细。
翁言白鹿皮,苍璧惭倒置。
殷勤加谢翁,分别非所会。
但见眼中山,屹立出尘外。
侵寒欲清癯,向晚亦孤翠。
萧萧风雨天,云气或冥晦。
虽无禽鸟声,颇若岩洞邃。
侧耳听其中,恐有隐者在。
这是一首描绘山石与砚石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邻翁以紫石斛承粗石一块为予书室之奉斛盖端溪之不堪为砚者然较以所载山石则胜矣予是以有白鹿苍璧之句
译文:邻翁用紫石斛托着一块粗糙的石头给我的书室供奉,这比端溪县那块不能作砚台的材料要好多了。比较来看,这块石头更胜一筹。因此,我就有了”白鹿苍璧”这句话。
注释:紫石斛、粗石、奉斛盖端溪、书室、供奉、白鹿苍璧。
赏析:诗人通过邻翁赠送一块质地优良的山石来表达自己的感慨,感叹自然界的美好。见山不见理,真假析为二。
译文:看山时看不见它的道理,真假就分成了两半。
注释:山、理、真假、析为二。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受,将真实的山石与虚假的事物区分开。看假作真山,细大岂殊致。
译文:看见虚假的东西却当作真正的山,粗细程度难道是一样的吗?
注释:看假作真、山、假、真、粗大、殊致。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真实与虚假的分辨能力,以及对细节观察的敏感度。邻翁怜索居,奉我石一块。
译文:邻居老人可怜我独居,送给了我这块山石。
注释:邻翁、怜、索居、奉、石。
赏析:诗人通过邻里之间的互助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嵌空坐短小,枯涩少坚腻。
译文:这块山石是嵌在空处的,形状短小,干涩少坚硬细腻。
注释:嵌空、坐短小、枯涩、少坚腻。
赏析:诗人通过对山石的观察,描绘了其形态特征,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承以下岩紫,其体润而细。
译文:下面部分是紫色的岩石,它的质地滋润而细腻。
注释:承接、下岩、紫、体润、细。
赏析:诗人通过对岩石色彩的描述,表达了对其质感的喜爱。翁言白鹿皮,苍璧惭倒置。
译文:邻翁说那是白鹿的皮毛,但苍璧却显得颠倒了。
注释:言、白鹿皮、苍璧、倒置。
赏析:诗人通过邻翁的话引出了对白鹿和苍璧的联想,引发了更深的思考。殷勤加谢翁,分别非所会。
译文:邻居老爷爷热情地给我送来这块石头,我们分别时并不相识。
注释:殷勤、加谢、翁、分别、所会。
赏析: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对邻居老爷爷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但见眼中山,屹立出尘外。
译文:只见眼前的山峰矗立在尘世之外。
注释:但见、眼中山、屹立、出尘外。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山峰的形象,表达了对其高远的向往和赞美。侵寒欲清癯,向晚亦孤翠。
译文:受到风寒侵袭时想要变得清瘦,傍晚时分也是一片孤独的绿色。
注释:侵寒、欲清癯、向晚、孤翠。
赏析: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描绘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色变化,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度和欣赏力。萧萧风雨天,云气或冥晦。
译文:潇潇洒洒的风雨天气,天空中的云彩也显得阴暗不明。
注释:萧萧、风雨天、云气、冥晦。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风雨天气和云彩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虽无禽鸟声,颇若岩洞邃。
译文:虽然听不到鸟鸣声,但这里像岩洞一样深邃幽静。
注释:禽鸟声、岩洞邃。
赏析: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宁静氛围的向往和赞美。侧耳听其中,恐有隐者在。
译文:侧耳倾听其中,恐怕有个隐士在这里。
注释:侧耳、听中、恐、隐者。
赏析:诗人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