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灵岩翠路阴,当时登陟到云林。
佛衣化铁存真迹,锡杖流泉慰渴心。
山拥精蓝多胜概,松含清籁少繁音。
归来每厌红尘扰,梦寐犹能去远寻。

这首诗是作者在灵岩山游览后,以次宋居卿的韵律所题写的一首七言诗。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十里灵岩翠路阴,当时登陟到云林。
注释:十里之外的灵岩山绿意盎然,山路曲折幽深,仿佛走进了云端。
赏析:开篇描绘了灵岩山的美景,用“十里”“云林”来形容山路的幽深和灵岩山的秀丽。

佛衣化铁存真迹,锡杖流泉慰渴心。
注释:佛陀留下的袈裟变成了铁质,留下了真正的印记;锡杖流淌的泉水能解渴,让人心情愉悦。
赏析:第二句诗通过“铁”、“真迹”等关键词表达了对佛陀遗留下来的珍贵物品的珍视,同时“锡杖流泉”也形象地描述了灵岩山的自然环境之美。

山拥精蓝多胜概,松含清籁少繁音。
注释:群山拥抱着精蓝,展现了更多的胜景;松树含着清冽的音乐,少了繁复的音律。
赏析:第三、四句诗通过“精蓝”、“清籁”等关键词,描绘了灵岩山的自然景色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归来每厌红尘扰,梦寐犹能去远寻。
注释:每次从灵岩山回来,总感到尘世的纷扰令人厌烦;在梦中,我仍然能够远离这纷扰,寻找心灵的安宁。
赏析: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灵岩山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他在现实生活中对喧嚣纷扰的厌倦和向往。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山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