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蕖千顷合,碧树百年藤。
长日宜沿溯,清风破郁蒸。
别离情易恶,衰老醉那能。
还望邯郸道,悲歌不自胜。
【注释】:
- 红蕖千顷合:荷花盛开,一望无际。
- 碧树百年藤:绿树长成百年的藤条。
- 长日宜沿溯:在长日中可以顺江逆流而上。
- 清风破郁蒸:清凉的微风可以驱散闷热的热气。
- 别离情易恶:离别之情使人容易伤感。
- 衰老醉那能:衰老了的人怎么能喝得醉呢?
- 邯郸道:古代传说中赵国的都城邯郸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 悲歌不自胜:悲歌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诗题中的“兴庆池”指唐代长安城内的一个人工湖泊,诗人在这里送别朋友,自然要想到离别的伤感。
“兴庆池送客”,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对象。从题目看,这里应该是送一位到长安做官的朋友。“红蕖千顷合”两句,描写了兴庆池的景色和送别的环境,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红蕖”指荷花,“千顷合”即满湖都是荷花。“碧树百年藤”,以碧树百年生藤来比喻送别的依依不舍。“长日宜沿溯,清风破郁蒸。”这两句写送别的环境和心情。“长日宜沿溯”是说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顺江而上去看望友人或回程经过那里时顺便拜访他。“清风破郁蒸”则描绘出天气炎热时的清爽之感。“清风破郁蒸”是说天气炎热的时候,有清风送来阵阵凉爽的感觉。
“别离情易恶,衰老醉那能?”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感慨和担忧,以及自己年老体弱无法送行的心情。“别离情易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感到哀伤的情感;“衰老醉那能”,则是说因为年龄大了,身体也日渐衰弱,所以无法像年轻人一样饮酒解忧。
“还望邯郸道,悲歌不自胜。”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到故乡、告别友人的愿望。“还望邯郸道”即希望能再次回到故乡;“悲歌不自胜”则是说因为悲伤到了极点,以至于无法控制自己,只能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兴庆池的景色和送别环境的描写,以及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担忧,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伤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