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南岸碧嵯峨,直上云衢不甚多。
天使九峰迷万世,可怜虞舜不悲歌。
注释:九疑山位于苍梧南岸,山上的岩石颜色翠绿、高耸。直上云衢不甚多,形容九疑山高耸入云,难以攀登。天使九峰迷万世,指的是尧帝被舜帝接回后,他的九个儿子因思念他而悲痛万分,无法自拔,以至于他们被舜帝所迷惑,无法分辨真伪。可怜虞舜不悲歌,表达了对舜帝的深深同情和惋惜之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赞美九疑山的高峻与美丽,以及对尧、舜二帝的同情和惋惜,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苍梧南岸碧嵯峨,直上云衢不甚多。
天使九峰迷万世,可怜虞舜不悲歌。
注释:九疑山位于苍梧南岸,山上的岩石颜色翠绿、高耸。直上云衢不甚多,形容九疑山高耸入云,难以攀登。天使九峰迷万世,指的是尧帝被舜帝接回后,他的九个儿子因思念他而悲痛万分,无法自拔,以至于他们被舜帝所迷惑,无法分辨真伪。可怜虞舜不悲歌,表达了对舜帝的深深同情和惋惜之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赞美九疑山的高峻与美丽,以及对尧、舜二帝的同情和惋惜,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南墙双柏天生直,材虽未老心千尺。 注释: - 南墙:指南面的墙壁,常用以象征南方或面向南方的地方。双柏:指两棵柏树,通常代表着坚韧、长寿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天生直:意为自然生长而直挺,形容树木直立挺拔。材:指树木的质地,也可以指才能、品德等。虽:即使;虽然。未老:尚未衰老。心千尺:意指心灵高远,志向非凡。 - 译文: 南面墙壁上两棵柏树自然生长而直挺,它们的材质尽管尚未苍老
诗句释义及翻译: 1. 四月河水湍,怒风复相乘。 - "四月":指的是农历四月初。 - "河湍":河流湍急。 - "怒风":猛烈的风。 - "复":再次。 - 译文:四月初,河水湍急,怒风再次助威。 2. 维绝柁亦摧,舟人废其能。 - "维绝":船桨折断或无法使用。 - "柁":舵。 - "废":失去。 - "能":能力、技能。 - 译文:船桨折断,船人失去了操控船只的能力。 3.
注释:廉吏如今没有刀剑,仁人古人常以车轴为戒。 译文:现在的廉官吏子没有刀剑,古代的仁人们常常把车轴作为鉴戒。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杂诗三首》中的第16首。全诗以“古”字开头,用“今无”、“古戒”两个词语,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人性的影响和腐蚀,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虑。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在清廉的政治氛围中,培养出具有仁爱之心、道德情操的人才
【注释】黄葵:一种植物。常倾叶:叶子总倾向一侧,像倾斜的样子。向日不令照其根:太阳光不能直射到它的根上。 【赏析】诗中描写了黄葵的叶片总倾向于一侧,仿佛在向太阳倾斜一样,而它的根部则不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表现出它对阳光的依赖程度很低。诗人通过对黄葵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之情
注释 其十:第十首。颂声,颂扬之声,指对某人的称赞。骚客:诗人,指屈原。误:错。锡贡,进献。禹书: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用木简记事,因称木简为禹书。迟:迟缓。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梁园吟》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雅士的评价。他认为,人们应该像大禹一样,勤奋努力地治理国家,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享受荣华富贵。同时,他也批评了那些只知颂扬他人而不肯自省的人
其十二 不认识太阳高升时,也分不清月亮升起。 注释: 不识:不知道,不了解。 日高眠起处:指日上三竿之时。即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何如:哪里比得上。 风定舞馀时:比喻风平浪静之后,才能欣赏到舞蹈之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宁静的夜晚观赏舞者舞蹈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日出时分与夜晚舞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夜晚舞蹈的美丽之处。同时
【注释】: 美田:美好的田畴。钩盾里:汉代皇宫中苑名。钩,通“钩” 躬稼:亲自耕种。麦,指大小麦。秋馀:秋天的收获。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叹农事的诗。全诗以“躬稼”、“麦秋馀”为线索,通过描写诗人躬耕劳作的劳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情感真切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震撼
注释翻译: 在混乱的世道,颍水变得浑浊,在太平的时代,颍水变得清澈。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与太平盛世的不同感受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注释】 幽寂:寂静;晦:阴暗。猗猗:芳香而美好的样子。佩:佩玉,古人常将玉饰挂在身上,表示高尚或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深林中秋雨时的景象:深密的树林里,一片寂静,只有秋雨在阴郁地下着,那丛丛芬芳的兰花也似乎在这寂静的秋天里无所依靠而感到孤独。全诗没有直接写人的心情,而是以物传情,表现了诗人的孤高与清高。 前两句写林子很深,秋雨很密,兰花也很香,但它们却显得有些孤单
【注释】: 四月:农历四月,指暮春时节。 火玉:指红艳欲滴的牡丹花,也比喻艳丽娇嫩的女子。 拂露华:即“拂”与“露华”二字连用,形容牡丹花的枝叶如美女轻抚着华丽的衣裳,显得分外娇艳。 【赏析】: 《夏日闲门生李德载》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八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春时节,牡丹花开、百花凋谢的画面,赞美了牡丹花的美艳。同时通过描写牡丹的枝叶,表现了诗人对女子美丽仪态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生动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准确细致地点出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赏析。首先理解诗意,然后点明关键词语,最后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此诗是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之际,以兴庆池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送客归舟的图景:水面上漂浮着盛开的荷花,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心中却充满了离别之思,因此写下这首诗。 译文:
【注释】 西楼:指城上之楼。 绕郭新花:环城之花。 谁信:怎会相信。 自到:自然来到。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登临赏春之作。首句点出“西楼”这一特定的环境背景。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但见城外的鲜花正盛放,而自己却久久徘徊,不愿离去。第二句承上启下,由景生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登楼观花的神态。第三、四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用反诘的手法,抒发了春天不请自来的美好感受,表达了对春天无限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以及对其赏析的展开: - `浊河清济坐中分` - 描述了一幅画中的场景,黄河的河水在清澈的河流中清晰可见,而浊流被清晰地描绘出来。 - `沙浪澄波两逼真` - 画面展现了黄河的泥沙和波浪,都刻画得非常真实。 - `自画壁来多少日` - 这幅画已经挂在墙上有多久了,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和珍视。 - `能知清浊几何人` - 通过这幅画
【注释】 海上:这里借指官场。忘机(wàng jī):忘记机巧,即不计较利害得失。白鸥:喻指自由、闲适的隐士。暂来:暂时来访。非为稻粱谋(zé láng móu):不是为了谋生而来到这里。沧浪:大海。别:离别。怊怅(cháo zhàng)居人浪得愁:怀念故乡的人空有满腹忧愁。“怊怅”是惆怅的意思。 【赏析】 此诗为送人之作。首联写友人来到海边,本意是为了寻找隐居之所,而非为了谋生之利
【注释】 闻:《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借“闻”字,以拟声的手法,形容莺鸟的叫声。 西掖:指皇宫中的西宫。 熏风:春风,温暖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使万物复苏。 流莺:即流莺啭,是黄莺婉转的鸣声。 归田兴:归隐之意。 林间旧友:林间的老朋友,暗指自己曾经在宫中与某位宫女结为夫妇。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皇宫中听到黄莺的啼叫
游龙山 七泽高秋霜叶红,龙山一望夕阳中。 愁来乘兴时时往,楚老相疑是孟公。 我们将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七泽高秋霜叶红”:描绘了秋季时,七泽地区满山的枫叶在晚秋时分呈现出鲜红的色彩,这里的“高秋”指的是深秋季节,而“霜叶红”则形容了这些叶子在霜冻后仍保持红色的美丽景象。 - “龙山一望夕阳中”:这句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远处的龙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壮丽,如同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