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独上昆仑巅,侧身常近清阳边。
氛妖堕散昏垫解,使我目朗心萧然。
秋晚雨中隐几偶书寄圣俞五首
其一
安得独上昆仑巅,侧身常近清阳边。
氛妖堕散昏垫解,使我目朗心萧然。
注释:怎样才能独自登上昆仑山顶,常常靠近那清凉的阳光?
云雾消散、山雾四起,使大地变得清明明亮。
我眼睛明亮了,心情也变得非常舒畅。
赏析:此诗为《秋晚雨中隐几偶书》五首之一,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九月十七日至十六日雨中独坐时写的一组诗,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诗人在秋天傍晚时分,雨中独自倚着窗户,偶有所感而写下的一首诗。
首句“安得独上昆仑巅”,表达了作者渴望超脱世俗、远离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这里的“昆仑”并非指实际的高山,而是用来形容理想的境界,代表着高远、纯净的精神境界。诗人想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独上昆仑巅”,也就是独立于世俗之外,超脱于红尘之外,才能领略到那种高远、纯净的精神境界。
次句“侧身常近清阳边”。这里的“清阳”指的是清新的阳光,也就是明亮的天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要接近这种境界,就得常常站在明亮的地方,也就是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才能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心情舒畅。
三句“氛妖堕散昏垫解”。“氛妖”指的是各种污浊之气,这里用来比喻世俗的喧嚣、纷扰和污染。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污浊之气被清除了,使得大地变得清明明亮。这里的“垫解”可以理解为解除、消除的意思。
尾句“使我目朗心萧然”。“萧然”在这里是形容心境宁静、清爽的状态。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这一切的改变,让我的眼睛变得明亮了,心情也变得非常舒畅了,整个人都变得清爽起来。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即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人们生活困苦,内心充满了迷茫和焦虑。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