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栋梁材,为君构明堂。
岂无调羹资,为君致烹鬺。
独使限荒鄙,委之道路旁。
岁晏吐奇秀,芬芬有馀香。
疾风见松柏,众秽知蕙芳。
譬彼君子质,幽沈道逾彰。
安得假神术,徙根俪长杨。
辽哉计不果,我心不能忘。

【注释】

  1. 栋梁材:指栋梁之才。
  2. 调羹资:调和食物的才能。
  3. 烹鬺(huo,同“爊”,烧火):“烹”通“炮”,用火焙烤;“鬺”是肉块。烹鬺,意即烹肉。
  4. 限荒鄙:被局限在偏远鄙陋之处。
  5. 委:舍弃。
  6. 岁晏(wàn,晚):年老。
  7. 长杨:西汉宫名,这里代指京城长安。
  8. 幽沈:深沉。
  9. 安得:如何能得到。
  10. 假:借,借助。
    【赏析】
    《忆梅》是一首咏叹梅花的诗。诗人通过咏梅,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的悲愤不平的心情。全诗以梅花自喻,托物寓意,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
    首联两句,诗人从两方面来写梅花。一方面说,它不是没有栋梁之材,而是为君王而精心培育,建造了一座明堂,让天下人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说,它也不是没有调味的才智,而是为君王而精心烹饪,烹制出美味佳肴献给君王享用。《左传·僖公五年》:“天生五谷,以食民也。”意思是上天生下各种谷物,用来给人们吃。这两句比喻说明梅花虽然有栋梁之材、调味的才智,但却被弃置不用,只能生长在荒凉的地方,被抛弃在道路上。
    中间两联,诗人把梅花与松柏相比,进一步说明梅花虽然被弃置不用,但是仍然顽强地开放着,散发出芳香。同时,诗人又把梅花与蕙草进行比较,说明虽然蕙草被众秽所掩,但是依然能够保持它的芬芳,不被埋没。
    尾联两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梅花比作君子,认为它是深藏不露,品德高尚的人。诗人用“幽沈”一词,来形容梅花的品格,认为它就像君子一样,虽然身处偏僻之地,但是品行更加高尚。最后一句,诗人希望君王能够得到梅花的帮助,让它的根系移栽到长杨宫中去。
    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使得诗歌更具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