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世清风少,清风不受催。
惟应松下有,肯向坐间来。
襟袖元如水,山林自少埃。
遂惊弘景宅,不是楚王台。
柳巷无人扫,柴门尽日开。
是谁前喝道,空遣鹤飞回。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上下句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来分析赏析。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四句写松,后四句写鹤,全诗以松鹤自比,表达了诗人高洁孤傲的品格。

夏景清风松下来,

夏天的景致,风清松爽。

(注释)“夏景”:夏日景色。“清风”“下:飘落。

狭世清风少,清风不受催。

在狭小的世界里,清风稀少。

(注释)“狭世”:狭隘的世界,指官场。“清风”“受摧:被催逼。

惟应松下有,肯向坐间来。

只有松树能在这里生长,不肯进入厅堂。

(注释)“坐间”:坐席之间。“肯向”:肯于。

襟袖元如水,山林自少埃。

我的衣襟衣袖就像清水一样洁净无瑕,

(注释)“襟袖”:衣服的袖子。“元如水”:像水一样清澈。“山林”:山林之境。“自少”:自然很少。“埃”:尘埃,喻世俗污浊之物。

遂惊弘景宅,不是楚王台。

这让我吃惊的是弘景先生住的地方,不是楚王的府邸。

(注释)“遂”:于是。弘景:南朝齐梁间人,道士。“惊”:使惊异。“宅”:家舍。“楚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名熊绎,封于丹阳,号曰南郢,史称楚子熊绎。“台”:指楚王的府邸。“不是”:不是……而是……。“惊”:使惊异。

柳巷无人扫,柴门尽日开。

柳巷里没有人打扫,柴门整天敞开。

(注释)“柳巷”:柳树枝叶交错形成的小巷。“柴门”:用柴草搭成的门户,也泛指简陋的房屋。“尽日”:整天。

谁是谁前喝道,空遣鹤飞回。

是谁在前边驱车吆喝?白白地让白鹤飞回来。

赏析:

首联“夏景清风松下来”,写松,这是全篇的中心意象。“清风”二字,既点出了季节特点,也点出了诗人心境;“下”字则写出了松树的形态,同时为后文松的独立不群作了铺垫。

颔联“清风不畏催”,写人,写诗人面对官场的压抑,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唯”、“肯”两个词语,将人物塑造得更为生动、传神。“肯向坐间来”一句,不仅写出了松树的顽强生命力,还写出了诗人的高洁品质,表现出了诗人对官场的不屑一顾。

颈联“襟袖元如水,山林自少埃”,写自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心态。“襟袖”一词,既写出了诗人服饰的特点,又暗示了其内心的恬淡;“元如水”与上句中的“如水”相呼应,都写出了诗人的纯洁、高雅。“山林自少埃”则直接表明了诗人对世俗污浊的不屑一顾。

尾联“遂惊弘景宅,不是楚王台”,写景,写景中寓有人的情感。这里,诗人借弘景先生和楚王的府邸来衬托出自己的高尚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无奈之情。最后两句“空遣鹤飞回”“前道”,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

全诗以松柏自比,通过松柏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品行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厌恶以及对自己理想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