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南北车书通,行人点点过汴宫。
空馀艮岳一拳土,黯惨如雪吹不融。
平乘楼上王夷甫,一流中外泪如雨。
西风羽扇不障尘,更是莲子随根去。
政事堂中三相公,往往退食如夔龙。
少年恸哭不见用,一语不合面发红。
八年流落无处所,合眼当朝遽如许。
忠魂不到海门潮,别殿芙蓉废为圃。
茫茫古路日平西,不信金铜不泪垂。
浮沉亲故懒相问,白发唯有春风知。
李侯髀肉堪流涕,同谷哀吟越州弟。
买丝刺绣刺未成,公子翩翩雁书至。
飘飘起望白云间,裘雪牛车度赤山。
年馀七十能几见,我且欲往穷当还。
平生高李经行处,寂寞断桥漂落絮。
不知到日似枯鱼,泪入黄河别鲂鱮。
当空殿阁密云团,曾和薰弦接羽翰。
至今尚留花石否,杜鹃再赋长恨端。
苏州正念东邻女,伤心更遇杨开府。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天下南北车书通:意味着全国各地的交通和通讯已经恢复或畅通无阻。
行人点点过汴宫:汴京,即现在的河南开封,这里提到行人在经过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时,可能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沉淀。
空馀艮岳一拳土:艮岳是南宋时期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象征着过去繁荣的遗迹,而“一拳土”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不再的哀叹。
黯惨如雪吹不融:形容景色或情感的凄凉和冷漠,仿佛冬日的雪花无法融化,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痛苦和无奈。
平乘楼上王夷甫:王夷甫是晋朝时期的名士,这里的“平乘楼上”可能指的是某个高耸的建筑,象征权力或地位的象征。
一流中外泪如雨:这里的“泪如雨”不仅指泪水的流淌,也暗示了人们内心强烈的悲伤和不舍,如同雨水一般倾盆而下。
西风羽扇不障尘:西风象征着秋天,羽扇可能是指权贵的标志或权势的象征,这里的“不障尘”意味着尽管有权力和地位的存在,但它们也不能阻挡世间的尘埃。
更是莲子随根去:莲子象征着纯洁和忠诚,随着根的离开,这些品质也随之消逝,表达了一种悲怆的情感。
政事堂中三相公,往往退食如夔龙:这三位宰相在政事堂中的地位崇高,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于国家的影响深远。这里的“退食如夔龙”描绘了他们在政务中的威严和尊贵。
10 少年恸哭不见用,一语不合面发红:这里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因为政治抱负未能实现而悲痛欲绝的场景。当面对权威人物时,他的言论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愤怒,导致他面色发红。
八年流落无处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多年来四处漂泊、没有固定居所的生活状态。这种无家可归的感觉可能让他感到孤独和无助。
合眼当朝遽如许:在这里,“合眼”可能意味着诗人在临终之前的最后一瞥,而“当朝”则表示他目睹了国家的政治变动。这里的“遽如许”强调了变化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忠魂不到海门潮,别殿芙蓉废为圃:这里的“忠魂”可能指的是那些为国家牺牲的烈士,他们的魂魄未能到达海门(海港),而是被埋葬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被遗忘在荒废的别殿中。
茫茫古路日平西,不信金铜不泪垂:这里的“茫茫古路”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走过的路,或者是他经历过的历史沧桑。而“日平西”则可能是夕阳西下的景象,暗示着一天的结束。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不相信自己的感情能够被轻易抹去,即使是金子和铜器也会因感动而流泪。
浮沉亲故懒相问,白发唯有春风知:这里的“浮沉亲故”可能指的是与诗人有着深厚关系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疏远了彼此。而“白发唯有春风知”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只有春天的微风能够感受到他的存在和内心的感受。
《送李鹤田入浙赵春谷招》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诗。它不仅描绘了诗人的个人遭遇和情感体验,还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