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行如漏蓬,侧身半车中。
风翻荷叶白,难可为芙蓉。
向来三重茅,仰屋叹穿空。
已经乱离苦,志念常从容。

【注释】

山行雨中二首:诗人在山中行进时遇雨,写下这二首诗。漏蓬:漏壶,古代计时器。这里借指细雨。侧身半车中:侧着身子坐在车里。芙蓉:荷花。难可为芙蓉:荷花虽好,但被风雨吹打得不成样子了。三重茅:三间茅草房,形容贫穷的居所。仰屋叹穿空:仰望屋顶而叹息。乱离苦:乱世的痛苦。志念常从容:意志坚定、思想从容不迫。

【赏析】

《山行雨中二首》是唐代诗人李涉于公元807年(元和十二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行进时遇雨,以及他在贫居时的所见所感。

第一首写诗人在山中行进时遇雨。“雨行如漏蓬”,比喻细雨像漏斗里倒下来的水一样,不停地滴落下来。“侧身半车中”意思是说诗人只能把身体侧向车子,以躲避雨点。“风翻荷叶白,难可为芙蓉”,诗人看见荷塘中风吹荷叶,荷叶翻动,荷花被风打得很狼狈,已经不成样子了。这里的荷叶代表的是作者自己,芙蓉指的是美丽的荷花,荷花在风中翻滚、摇曳,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美丽,只能成为一地的残败。“向来三重茅,仰屋叹穿空”,这是诗人对于自己贫穷的居所的描写,他只有一间简陋的茅屋,只能仰望屋顶而感叹。“已经乱离苦,志念常从容”,诗人在遭遇到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之后,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坚定和平静的态度。

第二首主要写的是诗人在贫居时的所见所感。“乱离苦”,在这里指的是战乱带来的痛苦。诗人通过对比荷花和荷叶的不幸命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然而,尽管面临困苦,诗人却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从容的心态。“志念常从容”,诗人虽然遭受苦难,但他的内心始终平静、从容不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