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办行都欲去船,个中因得少留连。
长安在望空悲日,刺史谁知别有天。
鼓吹后车喧水际,旌旗前骑簇花边。
书生不愿悬金印,只觅扬州骑鹤钱。

【注释】

上袁文昌:指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朝辽东巡抚,与清军作战有功,后遭诬陷杀害。此诗作于崇祯二年(1629)冬,作者自京赴南京任左副都御史途中经过袁州。

行都:指京城。

个中因得少留连:因为得到了一点留恋的机会。

长安:指京城,古称西都。

刺史:一郡之长官,这里指袁崇焕。

鼓吹:鼓吹乐,军中乐器。此处指军队行进时吹奏的乐曲。后车:指行军队伍中的车辆,后车即车队后面的车子。水际:水边。花边:形容旌旗迎风招展的样子。

书生:指作者自己。悬金印:挂上金印,为官的象征。只觅扬州骑鹤钱:指自己只想做自由自在的人,不愿做官。扬州有句谚语说:“人生得路不得意,不如马上有钱。”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咏叹诗。诗人在崇祯二年(1629)冬从北京前往南京任左副都御史途中,途经江西袁州,偶遇袁崇焕,遂写下这首七绝以寄哀思并表达对袁崇焕的怀念之情。

首联写自己在京办事完毕欲离开京城时,却因偶然机会而多停留了几天。“已办行都”四字点明此行的目的,“欲去船”三字则点出此行结束的时间。“个中因得少留连”一句承接首联,既交代了自己多停留的原因,又表明了自己的心情和感慨。“长安在望”三句承颔联而来,由己及彼;“空悲日”三句承颈联而来,由彼及己。“长安”,即京城,借指袁州。诗人想到京城的繁华景象,不禁感叹万分;看到袁州的荒凉景象,更加思念袁崇焕。

第二联写诗人路过袁州,偶遇袁崇焕,遂留下深刻印象。“刺史谁知别有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袁崇焕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刺史”指袁崇焕,“谁知”二字反诘,表示诗人对袁崇焕的敬重和钦佩之情。“只觅扬州骑鹤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袁崇焕的怀念之情。“扬州”指袁州,诗人用“骑鹤钱”比喻自己的心愿。

第三联描写诗人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鼓吹后车喧水际,旌旗前骑簇花边”二句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鼓吹后车”三字点明了场景的热闹气氛;“旌旗前骑”三字则表现了场面的壮观。诗人看到这样的场面,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书生不愿悬金印,只觅扬州骑鹤钱”一句表明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书生”指自己;“悬金印”指成为官员;“扬州骑鹤钱”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诗人表示自己只愿做一位自由自在的人,不愿做官。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优秀的咏叹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