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毫已付管城子,烂胃曾封关内侯。
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

赋羊腰肾羹

拔毫已付管城子,烂胃曾封关内侯。

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

译文
用笔写诗已经托付给管城子了,把肚子饿得半死的诗人曾被封为关内侯。
死后不知道身外之物,也随着酒肉的陪衬而成为风雅之事了。

注释

  • 拔毫:这里指写作、作诗。
  • 管城子: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善于吹笙的艺人,被称为“管城子”,此处借指擅长写作的人。
  • 烂胃曾封关内侯:意谓饥饿至极,以至于连关内侯(汉代侯爵名)这样的官爵都封赏给他。关内侯是汉朝的一种官职,地位较高。
  • 死后不知身外物:死后,人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都与自己无关。
  • 樽俎:古代的酒器和食具,这里泛指宴会。
  • 风流:指文人骚客的风流韵事,即文采风流。

赏析
这首《赋羊腰肾羹》是唐代李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第一句“拔毫已付管城子,烂胃曾封关内侯”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写作的热情和执着。他如同管城子一样挥洒自如,把生命的精华全部投入在诗歌创作中,以至于连关内侯的荣耀都视如粪土。这种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尊重和追求。

第二句“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俎伴风流”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他认为,无论生死,只要能够留下自己的作品,就无悔于心。这种对生命的豁达和超脱,使得诗人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美好和复杂。

这首诗通过对写作过程的描绘,以及对生死观念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是李贺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