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身居恭叔里,心在晦翁门。
贫士来遮路,诗人送出村。
君能齐得丧,何必恋华轩。
注释:
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身居恭叔里,心在晦翁门。
贫士来遮路,诗人送出村。
君能齐得丧,何必恋华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之情。整首诗以“送”为线索,从离别的场景到朋友的内心世界,再到对未来的期望,层层深入,情感真挚。
首句“半刺已官尊”,意为已经升官,地位显赫。这里的“半刺”是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前五名,其中一人被选为主考官,称为“大魁”。而“已官尊”则表明他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第二句“常时读鲁论”,指的是他平时喜欢研究儒家经典《论语》。“鲁论”是儒家学派的一种学说,强调仁德、礼义等道德规范。
第三句“身居恭叔里”,指他住的地方与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相近。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其德行著称。这里用“恭叔里”代指他的住所,寓意着他的品格与颜回相似。
第四句“心在晦翁门”,指他心中敬仰的另一位儒家大师朱熹(字元晦)。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对儒学发展有重要贡献。这里的“晦翁门”暗指朱熹的住所。
第五句“贫士来遮路”,描绘了一个贫穷的读书人拦住了去路的情景。这可能是因为这位朋友正在寻找书籍或者需要帮助,而这个贫穷的人恰好遇到了他。
第六句“诗人送出村”,则是形容诗人离开村子的情景。这里的“诗人”可能是借用了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指富贵人家的生活奢华,而贫困之人却只能忍受饥饿。
最后一句“君能齐得丧,何必恋华轩”,是对友人的祝福和劝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能够处理好各种事务,不必过于追求豪华的居所。这里的“齐得丧”指的是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恋华轩”则是指过于追求豪华生活。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其人生道路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儒家经典的重视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