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漳潮境,牙旗夹路红。
帝方忧瘴俗,君可惠清风。
海有沉珠户,岩无斫砚工。
它年循吏传,要杂古人中。
诗句解析
1 「想入漳潮境」:想象自己已经进入了漳潮的疆域。
- 「牙旗夹路红」:形容道路两侧的旗帜鲜艳,如同红色的牙旗一样。
- 「帝方忧瘴俗」:皇帝正在担忧当地的瘴气和风俗问题。
- 「君可惠清风」:您能够带来清新的政治风气。
- 「海有沉珠户」:大海中藏着珍贵的珍珠。
- 「岩无斫砚工」:山中没有雕琢砚台的手艺人。
- 「它年循吏传,要杂古人中」:将来在官员传记中,你将会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译文
想象我进入漳潮的疆域,看到路边的旗帜鲜红如牙。皇帝正忧虑当地的瘴气和风俗问题,您能为朝廷带来清新的政治风气。大海中藏着珍贵的珍珠,山中没有雕琢砚台的手艺人。将来在官员传记中,你将会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注释
- 牙旗: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用来指挥的旗子。
- 帝方忧瘴俗:皇帝正担忧当地的瘴气和风俗问题。
- 沉珠户:大海深处藏有珍贵珍珠的地方。
- 斫砚工:指雕刻砚台的工匠。
- 循吏传:记载官员政绩的史书。
- 杂古人中:与历史上的贤明之人并列。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郑端州的期望和赞美。首句”想入漳潮境”,既表现了郑端州即将踏上旅程的情景,又暗喻其胸怀宽广、志向远大的特质。第二句”牙旗夹路红”,用鲜明的色彩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郑端州威武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将面临的挑战和考验。第三句”帝方忧瘴俗”,则反映了皇帝对当地风俗的担心,也体现了郑端州作为新任刺史的重要使命。
诗中的其他意象,如”海有沉珠户”、”岩无斫砚工”等,都是对郑端州未来政绩的美好祝愿。最后两句”他年循吏传,要杂古人中”,更是将郑端州比作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期待其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整首诗既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高远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