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土资生少,农家作苦多。
尚能盖牛屋,未肯入鸡窠。
社里戴花舞,原头拾穗歌。
设令生汉代,堪冠力田科。
【注释】田舍即事十首:指作者在农村的所见所闻。“田”,泛指田地;“即事”是说就眼前的事情写诗;“十首”,这里是指作者在闽南农村所看到的十种农事活动。
闽土资生少,农家作苦多。
尚能盖牛屋,未肯入鸡窠。(译文)闽地(指福建省)出产的粮食不多,农民的生活很艰苦。
他们虽然能够为牛盖房子,但不愿去为鸡做窝。“盖牛屋”,比喻养牛的人家多;“入鸡窠”,比喻养鸡的人多。
社里戴花舞,原头拾穗歌。
设令生汉代,堪冠力田科。(译文)村里的姑娘们在节日里戴着鲜花跳舞,田间小伙子们唱着歌曲拾稻穗。
如果生活在汉代,一定会有名望和地位,可以成为力田的楷模。“汉”,汉代;“力田科”,力挽狂澜之意,意谓有才干的人,其功劳不亚于古代力挽狂澜的贤臣良将。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勤劳而快乐的农家生活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民辛苦生活的深深同情。
开头二句“闽土资生少,农家作苦多。”直接点题,说明闽地出产的粮食不多,因此农民的生活非常艰难。这二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深深的忧虑与同情之情。
中间四句则通过描写农民的具体劳作来进一步渲染他们的艰辛生活。这四句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尚能盖牛屋,未肯入鸡窠。”这一句中的“盖牛屋”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养牛的景象;而“未肯入鸡窠”则巧妙地揭示了农民养鸡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食用,而是为了出售以换取微薄的收入。这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辛酸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两句“社里戴花舞,原头拾穗歌。”则以更加生动的画面呈现了农民们的欢乐时光。这里的“戴花舞”和“拾穗歌”都是农村中常见的传统习俗,它们代表着农民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这些习俗也反映了农民们淳朴善良、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勤劳作和欢乐时光,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村画卷。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关切与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