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无复一人来,渔店收灯户不开。
松气满山凉似雨,海声中夜近如雷。
拟披醉发横箫去,只寄乡书与剑回。
他日有人传肘后,尚堪收拾作诗材。
注释:
- 岭头无复一人来,渔店收灯户不开。松气满山凉似雨,海声中夜近如雷。
- “岭头”指的是山的前端或山顶。
- “渔店”指海边或者山区附近的小商店。
- “收灯”意味着关灯休息。
- “松气”是指山中的松树散发出的气息。
- “凉似雨”形容山里的气温非常低。
- “海声”指的是海浪的声音。
- “中夜”指深夜。
- “近如雷”形容海浪声如同打雷一样。
- 拟披醉发横箫去,只寄乡书与剑回。
- “拟披”是打算脱掉的意思。
- “横箫”是一种吹奏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大。
- “乡书”指的是家信。
- “剑回”表示带回家的信物,即佩剑作为回家的信物。
- 他日有人传肘后,尚堪收拾作诗材。
- “他日”指的是将来有一天。
- “肘后”通常指随身携带的物品,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可以书写或绘画的物品。
- “收拾”意味着整理和准备。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间行走的情景。首句“岭头无复一人来”,表达了诗人夜晚独自行走时无人相伴的孤独感。次句“渔店收灯户不开”,则描绘了渔民店铺关门休息的景象,进一步衬托出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第三、四句“松气满山凉似雨,海声中夜近如雷”,以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间松树的气息弥漫如同细雨,海浪的声音在夜晚显得更加巨大如同打雷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夜晚行走时的所见所闻,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寂寞。最后两句“拟披醉发横箫去,只寄乡书与剑回”,则是诗人想要通过横箫的声音来排遣心中的孤寂和寂寞,同时带着家乡的信件和佩剑作为回家的信物,寄托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