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儒绪业有师承,非谓闻风便服膺。
康节易传于隐者,濂溪学得自高僧。
众宗虚誉相贤圣,独守遗编当友朋。
门掩荒村人扫迹,空钞小字对孤灯。
【注释】
①先儒:指那些古代的大学问者,这里泛指学者。
②师承:老师的教导和传授。
③康节: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理学家、哲学家,关学创始人。
④濂溪: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文学家,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世称“濂溪先生”。
⑤众宗:众人尊崇。
⑥友朋:朋友。
⑦门掩:家门紧闭。
⑧孤灯:孤独的灯火,借喻读书人深夜苦读的情景。
【赏析】
此诗首二句写对先儒师承的崇敬之情。第三、四句写张载与周敦颐的师承关系,并指出他们都是从隐士和高僧那里得到真知灼见的。第五六句说,在许多学派中虚名相互吹捧,而真正能够称得上圣贤的人并不多;只有自己独自坚守着遗存下来的文献,可以作为朋友。最后两句写自己闭门谢客,夜以继日地埋头读书,直到灯将尽时才放下书卷。全诗表现了作者对先儒师承的崇敬之情及自己的治学态度,也反映了当时学术界中一些人争名逐利的情况。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诗人在隐居期间,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潜心研究理学。他既尊重前辈学者,又反对当时的空谈风气,强调要继承师承,注重实际修养。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先儒师承的重视,以及对周敦颐等人的推崇,同时批评了当时学术界中一些学者竞相夸耀名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