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送诗人共宿山,拥炉吹烛听潺湲。
已修茗事将安枕,因看梅花复启关。
崖色无苔通涧底,月光如练抹林间。
平生所历同邮寄,独到庵中不忍还。

【注释】

定:停。 瀑:瀑布。 偶:偶然。 安枕:睡在床上。 庵:尼姑的居处,和尚住的地方。

【赏析】

首句起势突兀。诗人偶遇僧人定翁,便邀他同宿山中,以诗酒酬酢,尽欢而别。次句写送别的情景。在月下,两人依依不舍地话别,临行时,定翁还把炉火、烛光送给诗人,好让他夜里能温暖地入睡。三、四句描写与定翁共宿山中的一段生活。诗人拥炉吹烛,听潺湲(水流声)之声,为清幽之景所陶醉;但诗人更想的是茶事、梅事,所以一有空闲,便去观赏梅花,又重新推开门扉。“已”字见出诗人对茶事、梅事的殷切盼望。五六句写山中的景色。“崖色无苔通涧底”,是说山壁崖色如洗,没有一点青苔,可以清楚地看到涧底。“月光如练抹林间”,则是形容月光像一条白练一样洒落在树丛中间。七八句承上启下,点明题旨。“平生所历同邮寄,独到庵中不忍还。”诗人平生经历的名山大川,都像邮筒里的信一样寄给了定翁,而自己独自来到这庵里,却不忍心回去。这是诗人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写诗人与定翁山中夜宿,相与谈笑,互赠茶果。作者用“泉”、“炉”、“烛”、“茗”、“梅花”等物象,写出了夜宿山中的静谧,以及与定翁的闲适和亲切。全诗语言平淡,不事雕琢,读来令人感到轻松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