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
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注释】
秋月:指月亮。满襟风:衣襟被风吹得鼓起。除(chú)目:除去官职。丹灶:指烧丹的灶台,这里指道士居住的地方。诏书:指皇帝的命令。曾:曾几何时。说与同袍二三子:告诉你们这些战友。同袍:指战友。二三子:指战友们。太:太过匆忙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官场失意而隐居山林的朋友的劝勉诗。
首联“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写朋友因仕途不得志而隐居。秋月、秋风,都含有萧瑟之意,用在这里写出了朋友心情的凄凉。“敢叹”二字,表明他的心情之悲苦。“栖迟一壑”即栖迟一山,表示他在深山里隐居。
颔联“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进一步说明他的隐退并非消极避世。“除目”,指解除官职,使官位恢复原状;“解令”,解除命令。“丹灶”,传说中炼丹的地方,这里代指道观。这两句的意思是:皇上的诏书可以解除我的官职,使我回到原来的地方,也可以将道士的道观拆毁。作者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和愤慨。“空”字,既指草堂空空如也,又暗含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和无奈。
颈联“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是说自己曾经有志于仕途,但最终未能实现。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曾几何时”,意思是“过去多久了呢”,用来表达自己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这也表明了他对朝廷的不满。
尾联“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是对战友们的劝诫。这里的“说与”意思是告诉他们,要和他们分享这份喜悦。而“二三子”则是指他们这几个人。这里的“太匆匆”是说,下山的过程不应该过于匆忙,应该慢慢来。
整首诗语言朴实、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对仕途的无奈,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