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
茁发僧从深涧徙,赪肩奴过别峰扛。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
空谷不知如许事,沽来村酒且开缸。

【解析】

“再和方孚”是诗题,点明了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先生多在山中宿,为爱横斜影上窗。”意思是:先生大多住在山林之中过夜,喜爱那斜斜投在窗户上的月光。注释:“先生”指作者;“山中宿”指隐居山林;“为爱”即因喜爱而喜欢;“月上”指月光照射在窗户上。

“茁发僧从深涧徙,赪肩奴过别峰扛。”“茁发”指生长,“僧”指僧人,“涧”指深涧;“赪肩”指红脸的和尚;“奴”指奴隶;“别峰”指山峰;“扛”指扛起、挑起。注释:“茁发僧”,指长着茂盛头发的和尚;“徙”,“推移”“移动”;“赪肩”指脸上泛着红光的和尚;“奴”指奴仆或下人;“别峰”指山峰;“扛”指挑起。

“和羹宰相调金鼎,止渴将军拥碧幢。”“和羹”指调和食物;“宰相”指宰相;“调金鼎”指调味用鼎,比喻治理国家;“止渴将军”指解渴的将军,比喻有才能的人;“拥碧幢”指手持绿色旗帜。注释:“和羹宰相”意为像厨师调和味道一样,善于治理国家;“调金鼎”意为调味用鼎,比喻治理国家;“止渴将军”指的是能够解除民众饥渴的将军,比喻有才能的人;“拥碧幢”指的是手拿绿色旗帜,表示自己有崇高的地位。

“空谷不知如许事,沽来村酒且开缸。”“空谷”意为空旷无物的地方;“沽”意为卖、买;“村酒”指乡村里酿制的酒;“开缸”指打开酒缸。注释:“空谷不知”意为在空旷无人的地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沽来”意为买到;“村酒”指乡村里酿制的酒;“开缸”指打开酒缸。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当时王安石正在推行新法,遭到一些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他与司马光等人展开论辩。这首诗是针对对方的意见所作的回答。首联写隐居山中的环境,次联写山居生活,颔联写僧人劳作,颈联写农夫劳作,尾联写农夫劳动后的情景。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宁静,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译文:

先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山中过夜,喜爱那月光洒在窗上的斜斜影子。

生长着茂密的头发的和尚,被从深涧中挑出;面颊泛着红光的和尚,被从山峰间扛出。

调和饮食的宰相能调好金鼎,解渴的将军也能举起碧幢。

在空旷无物的山谷中不知发生什么事情,买来的村里酒暂且打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