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巾高蹈挹洪崖,闲洒银钩著玉杯。
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
却愁小子方攻冉,未必吾师肯铸回。
极欲去修床下拜,扁舟归梦绕南台。

【注释】

北山:即《北山移文》,南朝梁沈约作。《文选》注:“沈约作《北山移文》以讥世族。”高蹈:超脱世俗,不为俗尘所累。挹(yì):舀取,指摘取。洪崖:即洪崖公,传说是古代的隐者,这里指隐居山林的高士。闲洒:随意挥洒。银钩(hún gōu): 比喻笔锋挺拔,锋利有力。著:写,指书写。玉杯:美酒之杯。先汉后:指前代的文学家。国风:指《诗经》。国风:《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各地民歌和民间歌曲。攻冉:攻击或批评他人。未必(fǒu bì ěr):不一定,表示怀疑的语气。吾师:我的老师。回(huí):顺从,这里意为听从。去修:前往拜谒。床下拜:在床下跪拜,表示谦卑。南台:指南宋诗人陆游的墓所在的地点,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赏析】

这首诗为作者对当时文人墨客的不满之作,抒发了他对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批判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赞扬隐居山林的高士,后两句批评当时的文人墨客。

首二句“幅巾高蹈挹洪崖,闲洒银钩著玉杯”,用“高蹈”、“挹”、“闲洒”等词语形容自己隐居山林、不与世俗为伍的高尚品质和超脱世俗、洒脱自如的潇洒风度。“洪崖”,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修炼的地方,这里指隐居山林的高士。“挹”,同“摘”,摘取,引申为摘取、采集。这两句赞美隐居山林的人,他们像摘取、采集泉水一样轻松自如,不沾染世俗尘埃。“闲洒银钩著玉杯”,描绘了他们挥洒自如的写作情景,如同在酒杯上倒出银钩般的诗句,飘逸洒脱。

接下来两句“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批评了当时的文人墨客。“文律”,指的是文章的规则、体裁和风格。这两句说,不论哪个朝代的作家,他们的文风都受先汉的影响;而诗歌的源头,则来自《诗经》这部古老的经典。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文人墨客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问题。

第三四句“却愁小子方攻冉,未必吾师肯铸回”,继续批评当时的文人墨客。“小子”,这里指年轻的学者或文人。“攻冉”,批评或指责别人的行为。这两句指出,这些年轻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却不懂得谦逊,一味地攻击他人,而自己的老师也未必能够接受并改正他们的错误。

最后两句“极欲去修床下拜,扁舟归梦绕南台”,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志向。“修床下拜”,指在床下向人跪拜,表示谦卑和尊敬。“扁舟”,小船的意思。这两句说,作者非常渴望能够拜访那些隐居山林的高士,向他们学习并继承他们的遗志。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回到故乡,过一种宁静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赞美隐居山林的高士,批评当时文人墨客的不良习气,表达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道德风尚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