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沧洲筑草堂,却将逢掖换轩裳。
市朝共叹凤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
童子举扶犹忼慨,门人要绖各凄凉。
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

【注释】

岁晚:岁月已晚,指暮年。沧洲:沧海中的小洲,泛指僻远之地。筑草堂:修建草屋为居处。却将:犹言把、将。逢掖(ɡuàn sè):古代官帽的代称,这里代指仕途。轩裳:指官服和冠帽,古代官吏的服装,也借指官场。市朝:市集。忼慨: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样子。童子:年轻的学生或门生。举扶:举起手来表示敬意。忼慨: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样子。忼慨:振奋奋发。忼慨:意气风发。遗墨:指诗文作品。几案:矮桌,亦作“几榻”。几案旁:近案边。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表现了诗人对陈师复的深厚感情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

首联“岁晚沧洲筑草堂,却将逢掖换轩裳”,写陈师复退隐后的生活状况。诗一开篇,便直抒胸臆:“岁晚沧洲筑草堂”,这一句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表明了作者与陈师复之间密切的关系。沧洲,即沧海之中的小岛,多用来形容幽静的僻远之地。岁晚,则点明诗人此时正身处深秋之际。陈师复选择沧洲建草堂,表明了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归隐,过上清静的生活。而“却将逢掖换轩裳”一句,则是说陈师复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放弃仕途,过起了田园生活。逢掖与轩裳原为官服与冠帽,这里用以比喻仕途与名利。“换”字表达了陈师复舍弃荣华富贵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功名利禄的淡薄与超脱。

颔联“市朝共叹凤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进一步描绘了陈师复退隐后的社会反响和人们的态度。市朝,泛指繁华的城市和朝廷;凤,指凤凰;高翥,意为飞翔。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陈师复退隐后所遭受的冷落与非议。人们不仅感叹他的离去,甚至怀疑他在人间是否真的吉祥如意,这与他之前的辉煌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世俗”二字,既指那些平庸的世人,也暗含着诗人自己的处境——尽管他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如今却只能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

颈联“童子举扶犹忼慨,门人要绖各凄凉”,则是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刻画陈师复的生活状态。童子与门人,都是陈师复身边亲近的人。童子,指年轻的学生或门生,他们或许因为老师退隐而感到失落和惆怅;门人,则是指那些曾受过陈师复教诲的弟子们,他们或许也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和迷茫。这句中“忼慨”一词,再次强调了陈师复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豪情壮志,以及他对于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从未动摇。然而,这种精神风貌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忧虑和不安。

尾联“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衰残”二字,既是对陈师复身体状况的描写,也是对其人生境遇的概括。他已经年迈体衰,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和活力。而“无复相镌切”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陈师复的深深怀念之情。尽管他们已经天各一方,但诗人仍然时刻关注着他的生活状况,心中充满了对他深深的关怀和牵挂。至于“遗墨常留几案傍”,则是说陈师复留下的诗文作品,虽然已经无法再发挥其文学价值,但却依然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研究和怀念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陈师复退隐后的孤独、无奈和坚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陈师复的深厚感情和对其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诗中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和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