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 蚤日称雄:“早”字在这里意味着“早年”,指的是作者年轻时的才华和地位。
  • 翰墨林:指的是文学艺术的殿堂,也比喻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如同林木丛中一样繁茂。
  • 暮年:“晚年”表示作者已经过了壮年时期。
  • 里巷:指民间或平民的生活区域。
  • 且浮沉:形容生活或境遇时起时落,不稳定。

2.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 诸公:泛指当时的权贵或有名望的人。
  • 自负:自视甚高,自认为了不起,这里指有野心或自命不凡。
  • 遗贤:指被遗忘的贤人。
  • :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没有像别人那样得到重视。
  • 此士:此处指的是陈遂卿。
  • 元无:通常用来强调否定语气,表示“从来没有”。
  • 谤国心:批评或诽谤国家的行为。

3.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 子佩子衿:古代男子所佩戴的玉佩和衣襟,常用以象征其身份或地位。
  • 输少俊:“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拥有”,“少俊”则是指年轻的才俊。
  • 某丘某水:指某个地方,可能是指隐逸之所或特定的山水环境。
  • 拣幽深:挑选或寻找一个僻静而深远的环境。

4.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 明时:指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也暗示着作者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或位置。
  • 莫作逃尧计:意指不要逃避当前的良机,就像尧舜时代人们积极辅佐君主治国一样。
  • 忽有弓旌底处寻: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应该勇敢地去寻找,就像是找到指引自己的旗帜一样。

这首诗通过描绘陈遂卿晚年的隐居生活及其心境,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现实的失望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