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铃接迹向西驰,丹桂灵椿并一时。
竞说郎君能跨灶,顿令老子欲笞儿。
妙年不患锥无颖,前辈曾言木就规。
相国晏公元楚产,何须千里远求师。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旗铃接迹向西驰,丹桂灵椿并一时。
旗铃接迹:形容车马众多,声势显赫。
丹桂灵椿:比喻父子二人才华出众,如同丹桂和灵椿一样受人敬仰。
并一时:同时出现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
竞说郎君能跨灶,顿令老子欲苔儿。
竞说:争相议论,形容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郎君:对别人的丈夫或儿子的尊称。
能跨灶:有能力掌管家务,意味着他们都有担当家庭重任的能力。
顿令:使得,使某人……。
老子欲苔儿:我(老子)想要效仿他。
妙年不患锥无颖,前辈曾言木就规。
妙年:美好的年华。
不患:不用担心。
锥无颖:锥子没有锋利的一端。
前辈:前人。
曾言:曾经说过。
木就规:木材被加工成规则的形状。
相国晏公元楚产,何须千里远求师?
相国:指宰相,古代官位最高的官员。
晏元:即晏殊,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封为相国。
楚产:楚国的特产,这里指的是晏殊的才华。
何须:哪里用得着,表示不必。
千里远求师:不远万里去求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钟主簿父子的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景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旗铃接迹向西驰”、“丹桂灵椿并一时”等,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妙年不患锥无颖”等诗句,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鼓励和支持。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