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
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
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
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

【注释】

十和:指《诗经·周南·关雎》。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君子应该能够容纳别人的长处,嫉妒之心则应加以避免。

训狐声厉憎韩子:比喻君子要像训狐那样严厉,对那些奸诈小人要像厌恶韩子一样。

鹦鹉才高累祢平:比喻才华横溢的人容易招来麻烦。

斑特隐君几负局:比喻君主昏庸,容易被蒙蔽而误入歧途。

塞鸿奴辈不烦坑:比喻小人得志,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客来林下温前话:旧日的好友来访,一起回忆过去的事情。

山翁掩耳惊:形容山中隐居的老翁听到这些议论感到惊讶。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比,揭示了一些士人和小人的不同特点和行为,以及他们对待朋友的态度。

首句“十和”是引用自《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人以这个典故起兴,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向往。接着,他转向现实,指出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间四句,诗人用典和比喻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士人和小人进行了描绘。如“训狐声厉憎韩子”,比喻君子应该像训狐那样严厉,对那些奸诈小人要像厌恶韩子一样;“鹦鹉才高累祢平”,则是比喻才华横溢的人容易招来麻烦;“斑特隐君几负局”,则是指君主昏庸,容易被蒙蔽而误入歧途。这些描写,都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反映了诗人对此的不满和愤慨。

最后两句,诗人以“山翁掩耳惊”作结,表达了他对这种情况的担忧和不安。他认为,这样的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让隐居山林的老翁都感到惊讶和忧虑。这种表达方式既突出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其特色之处。首先,它采用了典故和比喻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其次,它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最后,它还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