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承赤地饥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
永日庭中私谒少,丰年陌上醉人多。
更生昔忝陪藜杖,臣甫今宁想玉珂。
益郡乐歌何足拟,要书善政续归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和张秘丞灯夕韵四首》的第一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公承赤地饥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
  • “公承赤地”指的是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灾难或饥荒。”赤地”在这里形容土地干裂、贫瘠,象征着国家的不幸。
  • “一念通天”意味着一个人的智慧或决心能够超越天地,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这里的”一念”指的是一个念头或一个行动,而”通天”则表示这个念头或行动能够影响到整个世界。
  • “立致和”意味着通过这个人的努力,国家的状况得到了改善,达到了和谐和平的状态。
  1. 永日庭中私谒少,丰年陌上醉人多。
  • “永日庭中”指的是在庭院里度过了许多日子。”永”在这里有长久、持久的意思,而”庭中”则是庭院中的一个地方。
  • “私谒少”指的是私下拜访的人比较少。”私谒”通常指私下里的请求或拜访,而”少”则表示数量较少。
  • “丰年陌上醉人多”则是指在丰收的年份,人们在路上喝醉酒的情况更多。”丰年”指的是丰收的年份,而”陌上”是指田间的小路上。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繁荣的景象,人们在丰收的年份享受着欢乐的时光,而在饥荒的年份则鲜少有人来访。
  1. 更生昔忝陪藜杖,臣甫今宁想玉珂。
  • “更生”指的是再次出现、重生的意思。”昔忝陪藜杖”则是指在过去,我曾经有幸陪同过老僧一起走在田埂上,手持藜杖(一种手杖),这是一种古代僧人行走的器具。
  • “臣甫”指的是白居易自己,而”今宁想玉珂”则是说他现在不再想要那些华丽的装饰品,如玉制的车饰和马具。
  •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
  1. 益郡乐歌何足拟,要书善政续归禾。
  • “益郡”指的是某个地区的郡守,而”乐歌”则是指当地的音乐和歌曲。
  • “何足拟”意思是不值得去比拟,也就是说这些音乐和歌曲并不足以代表所有的艺术形式,无法与诗歌相比。
  • “要书善政续归禾”则是指在书写自己的政绩时,应该更多地强调善政和农业的重要性。”要书”指的是重要的书籍或记录,而”善政”指的是良好的治理,”归禾”则是指恢复农作物的生长。
  • 这两句诗强调了文学创作应该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为宗旨,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娱乐和装饰。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的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