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闻说建斯堂,白首才重一炷香。
早有埋辞表真曜,晚为画赞讼东方。
秋风浩荡吹坟树,落月依稀照屋梁。
千古行人来下马,陈诗不必奠椒浆。
【注释】
山中祠堂:作者在山中为先祖所建的祠堂。端平:南宋理宗年号(1234—1240)。重:再次,又。一炷香:旧时用于烧香拜祭的圆柱形香。埋辞表真曜:指祭祀时用土埋瘗死者遗骨。东方:这里指东边,即墓地方向。秋风:秋天的风。浩荡:广大的样子,这里形容风势很大。落月:月亮落下。依稀:模糊难辨。下马:来到山中祠堂下马表示敬意。陈诗:献上诗歌。奠椒浆:奠祭用的酒浆。椒:一种香草,引申为祭品。
【译文】
听说端平年间,你在山中为先祖建立了祠堂。白首才子,再次点燃香烟。早先就曾埋藏遗骨,祭祀真君;晚年画赞,讼言东方。秋风吹动坟树,落月映照屋梁。千古行人来到山下,不必再祭椒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山中祠堂的描写和颂扬。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祠堂的轮廓,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先祖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闻说建斯堂”是诗人得知祠堂建立的消息后的感叹。这里的“闻说”表明诗人是通过他人的转述得知祠堂建立的消息,而非亲眼目睹。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诗句的信息量,又使得读者更加好奇地想知道祠堂的具体位置和情况。
第二句“白首才重一炷香”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再次点燃香烟的行为进行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先祖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这句中的“白首”和“一炷香”都是诗人用以象征对先祖的敬仰之情。而“才”字的使用则强调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与对先祖的敬仰之情之间的对比。
第三、四句是对诗人自己行为的描述。“早有埋辞表真曜”指的是诗人在祭祀先祖时,曾经将先祖的遗骸埋藏在地下,以此来表达对先祖的纪念和尊重。而“晚为画赞讼东方”则是诗人晚年时期所作的一幅画,这幅画描绘了东方的景象,可能是用来赞美或者颂扬先祖的伟大业绩。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祠堂周围环境的描写。“秋风浩荡吹坟树”,描述了秋风的浩大和吹动着坟树的情景,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而“落月依稀照屋梁”则是描绘了月亮落下后,照亮了屋梁的情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明亮。
最后两句是对行人来到祠堂的描写。“千古行人来下马”表现了无数行人来到祠堂时的虔诚和敬畏之情;“陈诗不必奠椒浆”则是诗人对于祭祀仪式的看法,认为不必过于繁琐地进行祭祀仪式,而是应该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对祠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先祖的怀念和尊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追求。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