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小庵犹舴艋,师抛大刹似蘧庐。
菩提身外更无物,椰子腹中惟有书。
不踏一芦堪去矣,许分半芋竟何如。
元来又被寒翁引,径指坟山作退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

“灵石日长老拂衣退院连帅陆尚书比之石霜小诗赞叹”:灵石寺的住持老和尚在日出时拂去身上的尘垢,就离开了寺院。这位老和尚被当时的连帅陆光祖比喻为石霜老人。陆光祖是南宋名将,曾与金兵作战有功,因功封开国公,他写的诗中有赞颂石霜老人的诗句:“一钵残躯万古名,石霜高节世难并。”这里说老和尚被比作石霜老人,说明他品德高尚,有佛家风范。

(2)

“我结小庵犹舴艋,师抛大刹似蘧庐”:我结建一个小茅屋如同小船一般轻便自在,师抛弃大寺庙就像蘧庐一样空寂。“舴艋”,即轻舟。这里用舴艋来形容僧人的住所,表明僧居简陋;“蘧庐”,即草庐,用来表示僧人的居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住所的赞美。

(3)

“菩提身外更无物,椰子腹中惟有书”:佛教认为人的身体是烦恼的根源,要通过修行来摆脱身体上的种种束缚,才能获得解脱。这里说僧人身外的烦恼已全部抛却,内心所想的只有书中知识,没有其他欲望。这里的“菩提”、“烦恼”都是佛教术语,前者是指觉悟,后者是指迷惑。

(4)

“不踏一芦堪去矣,许分半芋竟何如”:僧人连一只芦苇也不踏足,可见其超脱凡俗的境界,这让我十分佩服;而僧人分给我的半个葫芦瓢,我也只好接受,毕竟这是他对我的一点恩惠。这里的“芦”指芦苇,“芋”指葫芦瓢。

(5)

“元来又被寒翁引,径指坟山作退居”:原来是那位寒冷的老人又带我来到了坟墓山,要我在这里隐居做和尚。“寒翁”指僧人。这句话表明僧人对这位僧人的喜爱之情。

【答案】

示例:第一首诗写灵石寺的老和尚在清晨拂去身上尘土,离开寺院。第二首诗写诗人与一位僧人的交往,诗人赞扬了僧人的品行,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之情。第三首诗描写了山林间的景色,也表达了对僧人的景仰之情。第四首诗写僧人的住处简陋,内心充满书卷之气,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之情。第五首诗描写了僧人的超然物外,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