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召寘石渠中,将析微言合异同。
灵寿不扶汉庭上,儒衣空立鲁门东。
谁云丞相知殷侑,漫费君王遣所忠。
犹觉暮年有遗恨,书成未及质文公。
《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白头召寘石渠中,将析微言合异同。
这句诗的意思是,白发苍苍的我被召唤至石渠之中,将要解析微妙的言论,区分相同与不同之处。这里的“石渠”可能是一个古代的藏书之地,而“微言”则是指精深的道理或言论。
灵寿不扶汉庭上,儒衣空立鲁门东。
灵寿县并不在汉代的皇宫(即汉朝皇帝居住的宫殿)之上,而是位于山东,孔子曾到访过这里并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接待。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地位,也不能真正支撑起国家的繁荣,只能徒有虚名地站在鲁门之东。
谁云丞相知殷侑,漫费君王遣所忠。
这句诗表达的是对于君主和臣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忠诚的怀疑。在这里,“谁云”表示反问,“丞相”指的是宰相,而“殷侑”可能是指殷纣王,因为历史上有记载,商纣王曾经因为昏庸无道而被周武王击败,所以这里可能在讽刺君主的无能。
犹觉暮年有遗恨,书成未及质文公。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晚年时对于自己的作品未能得到认可和重视的遗憾。”质文公”可能是指对作品的评断者或者读者,而这里的“遗恨”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作品未能获得更好评价的失落感。
《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君臣关系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还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