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规旒冕次钧衡,纸价遥知贵洛城。
谷永有知应愧死,曹蜍无气谩偷生。
弘宽敛衽惭三策,桑濮收声让九成。
闻说龙天俱赞叹,法筵第一义分明。

【注释】

首句:首,首先。规,规谏。旒冕,古代冠名。首句意为:首先提出规谏,其次是权衡利害的决策。次(第二)句:钧衡,古代称朝廷中的三公九卿等高官为“钧衡”。次句意为:纸价贵了,才知道洛阳的官员地位多么尊贵。遥知,遥想。谷永,西汉人,曾上书反对汉武帝封禅泰山。次句意为:如果知道,那该惭愧死了。曹蜍,指东汉末年董卓,他专横跋扈,残害贤良,后被诛杀。无气,没有气概。次句意为:像曹蜍那样的人物,毫无气节,苟且偷生。弘宽,《汉书·霍光传》载,霍光为政,广纳宾客,弘宽是其中的一位。敛衽,收敛衣服。惭三策,惭愧地三次献计,即三次进谏。桑濮,桑间濮上,泛指民间。收声让九成,收回先前所说的话,表示谦让。九成,这里指前文所提的进谏。次句意为:弘宽收起衣襟,惭愧地献上三次计策。桑濮收声让九成,收回先前所说的。闻说龙天俱赞叹,听说龙王和天神都在称赞。龙天,传说中龙王和天神,这里借指皇帝。龙天都称赞他,说明他有大功。第一义,第一等的意思。义,此处是“道理”的意思。次句意为:听说龙王和天神都在称赞他,因为他的道理最为高尚。法筵,指佛教讲经说法的场所。次句意为:佛法讲坛的第一讲就是这个道理。

【赏析】

此诗以讽刺手法,揭露当时朝政黑暗,宦官专权,外戚骄横的社会现象和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

诗共四句,每两句成对仗,中间用一逗号相隔,这是绝句的特点。全诗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这一特点,而且对仗工整,语言精练,是汉诗的典范之作。

第一联:“首规旒冕次钧衡,纸价遥知贵洛城。”首联写诗人在朝堂之上先提出规谏,再发表对时事的议论。“首规”“次钧”,表明他的官职高。这两句是说:首先提出规谏,其次是权衡利害的决策,因为洛阳的官员地位很高。“纸价遥知贵洛城”,纸贵于洛阳,是因为洛阳的官员地位很高。

第二联:“谷永有知应愧死,曹蜍无气谩偷生。”“谷永”是东汉时的大臣,他上书反对汉武帝封禅泰山,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曹蜍”是东汉末年的董卓,他是当时最大的军阀,专行暴虐,残害贤良。“谷永”有知,意思是他知道自己应该死,“曹蜍”无气,意思是他没有什么气节,苟且偷生。“有知”和“无气”形成鲜明的对比。“应愧死”和“谩偷生”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诗人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愤慨。

第三联:“弘宽敛衽惭三策,桑濮收声让九成。”弘宽是霍光的名字,他在霍光辅政期间,广纳宾客,很有才干。“敛衽”,原意是把衣襟收起来,这里用来代替“收敛衣服”。“桑濮收声”,指收回先前的言论。“弘宽”和“桑濮”形成鲜明对比。“三策”和“九成”形成强烈对比。

尾联:“闻说龙天俱赞叹,法筵第一义分明。”尾联写诗人听说龙王和天神都在称赞他,佛法讲坛第一讲就是这个道理。“龙天”和“法筵”形成对比。“第一义”和“赞叹”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通过对当时朝政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真理的追求和对邪恶、丑恶的憎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