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蹉跎隐事差,瓣香稽首向南华。
岁收别业无千绢,晨起斋厨止一麻。
麦饭何妨荐寒食,榆钱元不济贫家。
金瓶烂熳簪姚魏,谁问幽兰涧底花。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的。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壮志蹉跎隐事差,瓣香稽首向南华。
  • 注释:这里的“壮志蹉跎”指的是诗人心中怀揣着远大的抱负,但却被现实的困境所困扰,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而“隐事差”则暗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追求。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通过隐居来摆脱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
  1. 岁收别业无千绢,晨起斋厨止一麻。
  • 注释:“别业”是指诗人的私宅,“斋厨”是指家中的饮食起居之地。
  • 赏析:诗人在这里描述了他的生活状态,即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以挥霍,每天只吃一麻(即一小把)的食物。这反映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表现出了他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
  1. 麦饭何妨荐寒食,榆钱元不济贫家。
  • 注释:这里的“寒食”是指清明节前后的一段时间,人们会在这个时候扫墓祭祖,同时也会有踏青、游园等习俗。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节日习俗的看法。他认为即使没有多余的钱财,也可以在寒食节这天品尝麦饭,感受节日的氛围。同时,他也指出了即使是贫穷的家境,也不应该为了节省开支而放弃享受节日的乐趣。
  1. 金瓶烂熳簪姚魏,谁问幽兰涧底花。
  • 注释:这里的“金瓶”是指精美的瓶子,“姚魏”是指古代著名的美女。
  • 赏析:诗人在这里用“金瓶烂熳簪姚魏”来形容自己虽然贫穷,但仍然保持着优雅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即使在贫困的生活中,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匮乏。
  • 关键词:姚魏、幽兰

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非常独特和超前,因此受到了后世的赞誉和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