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一长斯可矣,文兼众妙古难之。
元丰御览诸生赋,淳化屏题侍读诗。
序建隆须还巩笔,记储祥必待苏碑。
臣于四美安能备,虚受先皇不世知。
诗句释义与解析
- “士有一长斯可矣,文兼众妙古难之”
- “士有一长”:指一个人有某种特长或优点。
- “斯可矣”:表示满足和认可。
- “文兼众妙”:指文章或作品具有广泛的才艺和美感。
- “古难之”:古代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
-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我要求和对古人创作精神的钦佩。
- “元丰御览诸生赋,淳化屏题侍读诗”
- “元丰”和“淳化”是北宋时期的两个时期,这里可能是指皇帝的阅览活动。
- “诸生赋”:指的是当时的学子们所作的赋。
- “侍读诗”:可能是侍讲学士所作的诗。
- 注释:通过提及这些活动,反映了当时文人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活跃状态。
- “序建隆须还巩笔,记储祥必待苏碑”
- “序建隆”:指的是为建立北宋王朝(建隆)撰写序言。
- “巩笔”:可能是某人的笔名或别号。
- “储祥”:指的是未来吉祥、美好的景象或事件。
- 注释: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和文化贡献的尊重和敬仰。
- “臣于四美安能备,虚受先皇不世知”
- “四美”:通常指的是德、言、视、听四个方面的美。
- “虚受先皇不世知”:表示自己在德行、言论、观察、听觉四个方面都未能完全达到先皇的期望。
- 注释: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能力和成就的谦逊态度。
译文
- 人只要有一个特长就足够好了,而能够集众多才华于一身是非常难的。
- 在元丰年间,皇帝曾阅览诸生的赋作,在淳化年时也留下了侍读学士的诗篇。
- 关于建隆年的序言,需要像王巩那样有才华的人来完成;对于储存吉祥的事情,必须等待苏轼那样的人书写碑文。
- 我自认为在这四个方面都不及先皇,只是侥幸得到了先皇的赏识而已。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古代文人的卓越才能和成就,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敬仰和自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识和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