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潘郎说孟公,讲闻久矣匪匆匆。
君豪不忝十才子,吾老真成一秃翁。
谢事安能誊妙墨,辍耕犹可和高风。
画帘寂寂蒲鞭小,应许澹台至室中。
【解析】
此诗作于元丰四年(1081),陈师道自黄州移守陈州,途经泗州时与友人相会。“潘郎”是苏轼的表字;“孟公”,即孟浩然的字;“十才子”,指李白、杜甫等人。
首联:“夙昔潘郎说孟公,讲闻久矣匪匆匆。”
解释:以前我就听说过您的名字,您在讲经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地传授,而不像其他的人那样匆忙离去。“夙昔”:以前,昔日。“潘郎”:苏轼的表字。“孟公”指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讲闻”:讲解诵读。“匪”,通“非”。
颔联:“君豪不忝十才子,吾老真成一秃翁。”“君豪”:您的才气非凡。“不忝”:没有玷污。“才子”:指有才能的人,这里泛指文人雅士。“不忝”:不辱没。
颈联:“谢事安能誊妙墨,辍耕犹可和高风。”“谢事”:辞官退休。“安能”:怎么能够。“誊”:抄写。“妙墨”:好文章。“高风”:高尚的节操。
尾联:“画帘寂寂蒲鞭小,应许澹台至室中。”
解释:你那宁静的生活是多么令人羡慕啊!我真想借来与你一起度过。画帘寂静,蒲鞭轻摇,你的书房真是高雅闲适。“应许”:应该允许。“澹台”:即澹台灭事(公元前520年-前469年),战国时魏国贤大夫,博学多才,善于辩议,曾游楚,楚王欲封之为令尹,被拒绝,遂隐居。
赏析:
本诗为酬赠之作。上半首写答谢之意,下半首则表达对陈师道的敬仰之情。全诗四句,每句八句,句句用典,且都以“君”字领起,如“君豪”、“君老”,使诗句间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